朝鲜甲申政变的经过与结果 甲申政变的影响与意义

甲申政变经过

农历的甲申年十月十七,朝鲜爆发了一次流血政变,史称甲申政变。此次政变是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并且受到日方协助。政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试图脱离中国独立自主,二是对其内政进行一次改革。

甲申政变的经过与结果 甲申政变的影响与意义

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经过是这样的。1884年初,中法战争爆发,清廷接连失利,驻朝清军也相继回国抗敌。这一事件成为了政变的导火索。由于战争,清廷的威望大幅下降,朝鲜依附于清廷的想法也开始动摇,民间对清廷也颇有微词。

这时,开化党认为当前形势适合发动政变,于是在得到日方的帮助与美方的支持后,于同年11月29日,由金玉均进宫蛊惑国王,对其言之“若双方开战,清军必败”,高宗信以为真,授其便宜行事之权。

12月4日,朝鲜汉城邮政局正式落成。在落成仪式上,开化党试图将守旧派一网打尽,然而不慎操之过急,先一步将右营使闵泳翊砍伤,结果在场的宾客大臣纷纷逃跑。

此次计划失败后,金玉均又生一计。他利用炸药制造爆炸,使得高宗对清军作乱之言深信不疑,被开化党骗至景佑宫,在移驾途中还手书“日使来卫”,向日方请求援军。将高宗安顿在景佑宫之后,日军便与开化党的武装力量将景佑宫团团围住,之后便假传圣旨,用计将守旧派大臣与将领分而杀之。天色渐亮时,在高宗面前将其宠臣柳在贤斩首示众,以此威慑百官。至此,开化派完全掌控了大权,并着手开始改革。这就是甲申政变经过。

甲申政变结果

1884年,由朝鲜开化党主导的甲申政变爆发。甲申政变结果是失败了。他们利用谗言将高宗挟持,并用计将守旧派大臣一一杀害。当天夜里,时任中国驻朝商务委员的陈树棠从邮政局逃回清领事馆,将开化党勾结日方发动政变、劫持国王、杀害大臣的消息告诉清方。

甲申政变的经过与结果 甲申政变的影响与意义

甲申政变

清方紧急召开会议。然而由于其他清军将领一致认为师出无名,须得请示上级方可行动,加上美英德三方的施压,会议最终结果是清军按兵不动。然而袁世凯认为清廷与朝之间路途遥远,需要好几天才能得到上级命令,到时早已延误战机。

于是12月5日,整合手下的部队,并联络朝方右议政沈舜泽,准备出兵镇压政变,解救高宗。而此时,由于王妃密旨制造舆论,本就没有群众基础的开化党被民众所仇视。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袁世凯果断联合其他将领,承诺到“如若获罪,我一人受罚,绝不牵连诸位”,以此打消其他将领的疑虑。

12月6日下午,清军联合朝军共计2千人,兵分几路对昌德宫发起猛攻。在攻入昌德宫之后,并未发现高宗,于是袁世凯便与退守楼台的日军展开新一轮激战。金玉均与竹添见状挟高宗逃走,在途中竹添违背诺言先行撤离。夜间,袁世凯在北关庙截住金玉均,成功救回高宗。于此同时,开化党的主要领导者都被尽数斩杀。至此,仅维持三日的甲申政变结果失败,这次政变以清军的完胜收场,朝鲜政权也重新回到了高宗手上。


甲申政变影响

1884年,朝鲜爆发了一场流血政变,由于当时为甲申年,因此被称为甲申政变。甲申政变影响巨大。政变发生后,朝方为了开脱责任,便将责任都推到金玉均身上,否认国王曾亲自向日方求援。另一方面,朝方开始大力清洗开化党,与开化党有关系的人都被尽数处死,有一百余人因此被杀害。

甲申政变的经过与结果 甲申政变的影响与意义

甲申政变

朝鲜政权又重新回到了以闵妃为首的事大党手中。以此为代价的是,朝鲜失去了一次走向现代化的机会,使得其经济科技停滞了十年之久。政变后,日方趁机向朝方要求赔偿,借此签订了《汉城条约》。次年4月,与清方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条约中要求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在出兵朝鲜之时须互相通知,在实际上确立了日清双方在朝的平等地位,是中国外交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甲申政变影响也有好的一面。借此政变,清政府增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力,清廷在朝鲜的宗藩关系也由此得到了强化。大部分的朝鲜官民都对清军平定叛党、击退日军、解救国王的壮举加以肯定和赞颂。

不过仍有部分的朝鲜上层人士以此次政变为契机,激起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意识,从而展开新的的自主运动。同时,在政变后,法国和奥匈帝国等更多的国家也纷纷与朝鲜确立了外交关系,因此朝鲜与外国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甚至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传播也被宣布为合法活动。种种原因,导致了朝鲜在平静的表面下有着更为重大的变革的趋势。

甲申政变意义

甲申政变是朝鲜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甲申政变意义深远,反映了朝鲜资产阶级对于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的渴望,促进了朝鲜的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为后来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这次变革败笔在于与日方合作,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朝鲜人民的利益,即使成功也只会使朝鲜沦为日方的殖民地。

甲申政变的经过与结果 甲申政变的影响与意义

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日方在此次政变中虽然是战败方,但却凭借其强硬的外交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使得中日在朝地位成为对等之势。并且准备与清朝在朝鲜决一死战。因此,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也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

关于甲申政变意义,尤其是在对其定性时,由于所处时代和自身观点的不同,各学者达不成一致。当时的朝方认为甲申政变就是一场叛变夺权的行动,而日本学者在早期则认为中日两国只是因为不了解朝方国情而被利用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第二任总统朴殷植则称其推动了韩国独立运动。

到了现代,朝鲜起初认为甲申政变是革新分子在外国势力的影响下所计划的阴谋,但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认为它是朝鲜迈入资本主义社会的首次尝试,在当时朝鲜的背景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70年代,在主体思想确立后,朝鲜史学界又将其定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并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