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新经济政策是什么 尼克松为何废除金本位

\
尼克松
  提及尼克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1972年的访华之行以及水门事件,除去这两件让他名垂青史的事件之外,废除金本位、结束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尼克松的一大手笔。要谈尼克松为何必须从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谈起。
  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1971年8月—1974年4月尼克松政府为克服美国经济滞胀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转向“新经济政策”,目的在于对外维持美元的经济霸主地位,对内控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它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971.8.15—1971.11)冻结工资和物价,禁止外国用美元兑换黄金并增收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二阶段(1971.11—1972.12)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把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3%,工资增长率不得超过5.5%,同意将美元贬值7.89%,并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
  第三、四阶段都以限制工资和物价增长率为目标。1973年又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贬值10%。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的消亡,也是依据凯恩斯经济理论克服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双重危机的尝试。
  尼克松废除金本位
  “华盛顿8月15日讯——尼克松总统于今晚宣布今后美国停止将外国人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单方面改变了长达25年之久的国际货币机制。”这是1971年8月16日的《纽约时报》的重大消息。从手段的决绝与干脆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场“货币战争”,而且是闪电战——没有和任何盟友商量、没有经过议会辩论、没有透露任何口风。
  尼克松的突然袭击并非没有一点先兆。1971年1月尼克松曾公开表示:“我现在是一位凯恩斯经济学的支持者。”作为一名1938年加入共和党,并且曾经当了两任共和党政府副总统的老党员,尼克松的表态近乎于“叛党”。
  就在两年前,尼克松还公开表态:“管制?天哪,不!那意味着定量配给、黑市、不公正的行政管理。我们绝不赞成管制。”但到了1971年,由于通货膨胀大幅上升,贸易逆差严重,股市低迷,尼克松彻底转变了态度。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同盟国代表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时按35美元1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战胜国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艰难磋商,精心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美国总统的一个讲话废掉了。
  尼克松解释说:“确定汇率的正确方向以及关注国家公平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们得保护美元,使其免受国际投资商的攻击。”这里的要表达的意思是:美元和黄金价格的挂钩影响了美国的就业,而利用固定汇率的投机行让美国吃了亏。
  美国人对尼克松的突然之举,除了迷惑不解没有更激烈的反对,没有人看得清楚这一重大变化对美国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还有一个重要背景是,1933年3月9日,刚刚上任5天的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以拯救金融危机和防止美国黄金向欧洲流失的名义,推出了《1933年紧急银行法案》。
  该法案授予罗斯福管制、禁止金银出口或窖藏的权利,1933年4月5日,罗斯福要求所有人向银行交出金币、黄金券和金条兑并换成纸币或银行存款。任何私藏黄金者,将被重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该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废止。也就是说,美国人手中根本没有合法的黄金储备,当然也就不关心黄金的价格和能不能兑换的闲篇了。
  但尼克松“新的经济政策”却在美国以外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起了一片混乱和惶惶不安。西欧各国外汇市场宣布停业一个星期,在8月23日重新开业时,市场仍然笼罩着一片疑惑的气氛,人们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该买入还是卖出美元。
  “美元的神话破产了”,“美元已从货币宝座上摔了下来”,“尼克松不得人心的措施是他的绝望挣扎”,“美国的脓疮破了”,欧洲的报纸上充斥着这样愤怒的标题。西方各国政府、经济和金融界、学者一边倒的抨击美国为了摆脱其自身的危机而采取的这种损人利己的措施。
  为了平息盟友们的愤怒,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尔克在尼克松发表讲话后奉命立即赶到伦敦和巴黎,对美国的突然袭击进行解释,希望他们接受美国的决定。
  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窗口”,彻底放弃了金本位制最后的一条尾巴,终止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浮动汇率粉墨登场。在此之后,美国继续享有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而不再承担相对应的责任,此后的世界经济如一条收起锚的大船,飘到哪儿算哪儿。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美国让美元和黄金脱钩,为的是让西方世界分担战争给美国带来的高额负债。从20世纪50年初到70年初,朝鲜战争耗资达5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则突破了5000亿美元。
  为了弥补巨大的军费开支,政府只能选择发行美元导致黄金储备剧减。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49年246亿美元下降到1971年的90亿美元左右。此时法国的戴高乐趁火打劫,用外汇美元汇兑黄金现货并空运回法国。如果各国都这么干,美国的黄金储备将面临破产威胁。
  尼克松的如意算盘是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缓解黄金储备的压力,同时能让美联储摆脱黄金的镣铐放开手脚解决经济衰退问题,实现高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同时,美元贬值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后,黄金的价格一路飙升。1972年8月15日后,每盎司黄金价格下跌为38美元。 1973年3月全球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被迫采取浮动汇率体系。1973年5月每盎司黄金价格升至42.22美元,1980年1月 金价创出纪录高点每盎司850美元。之后的20年黄金进入下行通道,1999年8月金价跌至低点251.70美元,之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直线上升期。现在,黄金的价格走势再次强烈扰动着全世界投资者。
  后来的事实说明,美元与黄金脱钩虽然赖掉了不少账,但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在实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21年中,尽管经济形势有起有落,但美国的平均失业率一直低于5%,年均通胀率不到2%。而彻底摆脱金本位制度之后,截至目前全球遭受了12次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虽然在数额上不断增长,但波动加大。
  至今,仍有不少人因为人类脱离了金本位制度而痛心疾首。但即使最保守的学者也不再梦想金本位制有一天会回来。其实尽管黄金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上财富的象征和保存手段,但金本位制仅仅是人类历史上为解决财富交换问题的阶段性制度。它在保持货币稳定的同时,限制了财富的流动,而财富的流动是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前提。
  当人们寻找到更好的保存并流通财富的方法时,金本位的退出自然而然。不幸的是,人们以为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方法——通过国家信用来代替金本位。但事实的教训是,人类在这件事上显的急躁了些。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长期稳定保证国家信用的成熟制度便匆匆放弃了金本位,而且,永远回不去了。
  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早的以为自己找到了金本位的替代方式。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其发行的货币叫做“人民币”。这是一种和另外一种黄色的物品——解放区的小米价格直接挂钩的货币。之后“小米本位制”逐渐过渡到了最彻底的“政府信用本位”——比美国早走了20多年。
  半年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7年之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这一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中美之间从全面的敌对关系,逐渐成为最紧密的贸易伙伴。
  当年,尼克松曾在北京引用毛泽东的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其实,这是全世界领袖的心里话——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