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政变策划者知道要完成计划还要依靠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他们拉拢了几个党政军领导,想过暗杀赫鲁晓夫。因为暗杀的困难程度太大,还要担心赫鲁晓夫的警卫,同时害怕引起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最后他们没有采取暗杀行动。
其实赫鲁晓夫本人对暗杀也有所察觉,他通过儿子了解到,主席团主席和各州委员会书记曾有过地下交流。通过窃听其他重要领导人的电话,知道他们会在11月有大的动作。10月中旬,政变组织者认准时机,在赫鲁晓夫参加中委会主席团会议的时候,指出了他犯下的错误,迫使他辞职。当天晚上召开中央全会,赫鲁晓夫的辞职报告被公开;赫鲁晓夫被赶下台标志着赫鲁晓夫政变实质上的成功。
赫鲁晓夫评价
至今为止人们对赫鲁晓夫评价都呈现两极化。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苏联改革作出了贡献,而有的人认为他的改革并不符合苏联体制。
赫鲁晓夫旧照
站在积极的角度来看,赫鲁晓夫在任时,从客观上解除了人民对斯大林的迷信,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在政治上百姓的冤错案得以平反,深化了集体领导的重要性,为苏联的改革、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苏联的改革解决了百姓粮食的问题,这很具有现实性,同时也给其他社会主义的国家的改革带了一个好头。
人们对赫鲁晓夫评价比较消极的一面,认为他的改革缺乏理性的思考,忽视了客观的实际和规律,太过急于求成而导致改革措施并没有深入地去改变国家体制。而其又是斯大林时代的人,思想水平不高,导致目光较为肤浅,对国情缺乏分析。赫鲁晓夫更多的是在品质道德上批判斯大林的过错,这便导致了批判的不彻底,革命的不成功。
毛主席曾在对赫鲁晓夫评价中指出:赫鲁晓夫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或者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人,也就是说是一个很顽固的人。其欺压兄弟国家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大党主义及大国沙文主义。而另一方面,他又对美国抱着太过美好的幻想,说白了就是怕帝国主义。对赫鲁晓夫评价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他不完全是修正主义者,又不是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