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和鲁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太宰治和鲁迅

太宰治和鲁迅两人几乎可以说是素未谋面,但太宰治却写了一部以鲁迅为主角的小说,讲述鲁迅在仙台生活的故事。对的,这部小说的题目就是《惜别》。《惜别》完成于1945年,而中文译本是在最近才在中国市场面世的。

鲁迅的画像

鲁迅的画像

惜别的书名,来自于1906年鲁迅在藤野先生照片上的题字“惜别”,这也标志着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两个阶段的转变。

太宰治开始研究鲁迅是在1944年,当时他35岁,离鲁迅去世仅有八年。或许是出于当时的太宰治对鲁迅的崇敬,所以他开始研究鲁迅,甚至为了更好地解读鲁迅的一生,他还亲自前往仙台,追寻鲁迅的足迹。

在开始动笔写鲁迅之前,太宰治研读了无数关于鲁迅的传记和作品。因此在《惜别》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和鲁迅散文宛如一出的江南绍兴风格。只是在一个外国人的笔下写来,似乎又有些走样,但还是可以证明,太宰治为了写好鲁迅,必定付出了一番心血。

因为太宰治和鲁迅素昧平生,所以太宰治在小说中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出现,所以他虚构了一个鲁迅生前的好友,曾经也是鲁迅同事的老医师。因为一位记者的到访,令老医师开始了对鲁迅在仙台学医的经历一一呈现出来。其中包括鲁迅父亲的去世、对国家现状的愤慨以及弃医从文,到日本留学的经历。虽然太宰治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书写鲁迅,但不能否认,他在书中记录的鲁迅在仙台时的生活,部分资料的运用还是鲜为人知。《惜别》的出版,令整个东亚,包括中国更好地认识了这位大文豪的生活经历。

如何评价太宰治

太宰治的一生中最出名的两件事情,无非是他的作品和自杀。这两样事情,都成为了他一生中的绝唱。太宰治的作品,在日本的文学界,评论褒贬两极。而他的自杀经历,也成为了他作品最好的素材。

太宰治的照片

太宰治的照片

首先来说说他的自杀,因为他的自杀经历和他的作品是分不开的。他一生总共经历过五次自杀,因此被人称为了“一个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他的自杀影响了他的作品,同时他又把自杀当成是一种美学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杀。知道第五次圆满结束为止。2009年,是太宰治诞辰100周年,在他的纪念会上,有人曾说,与其纪念其生,不如纪念其死。可见太宰治一生都将死亡作为他生命最终的选择。

太宰治的作品无不和死亡息息相关,处处充满了颓废色彩,以致于日本的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太宰治的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太宰治的作品呢?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导演和演员三岛由纪夫曾评价说太宰治的作品太过“气弱”,言下之意,就是消极和颓废。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太宰治的文字像一把利剑,直捣他内心最脆弱和敏感的地方,就像是他在一面镜子里,看到了另一个软弱的自己,让他心生不安。日本的评论家奥野健男也说,太宰治的作品有一种无法被抗拒的魔力,让人直面自己的灵魂,而且无从逃脱。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具有光明和黑暗两部分,即使是一个阳光的人,也有可能在太宰治的影响下,被黑暗吞噬。

[!--empirenews.page--]

太宰治遗作

太宰治遗作《人间失格》是在太宰治去世的同一年,也就是1948年完成的。书名的含义为“丧失为人的资格”。该书在太宰治生前并没有被发表,在其去世后,才以单行本的形式面世。

《人间失格》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