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作用是肯定有的,很多措施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使得很多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工业生产的总管理局体制造成了中央和地方的不协调,出现了官僚主义,经济效益日益低下的现象,尤其是在余粮收集制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征收的不仅仅是余粮,连必须的口粮和种子都给征收了,因此极大地损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民的利益,进一步促使工农联盟的破裂。那些从余粮扩大到棉花、皮革,国有化从大中企业推广大大中小企业,进一步私有化等等,很多措施已经超出了原有的限度,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战时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大。 [!--empirenews.page--]
战时共产主义为什么不是计划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为什么不是计划经济呢?这两种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样的。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政治政策,而计划经济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经济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在遭遇战争的条件下所采取的适合当时特殊条件的政策。强令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使得很多企业减产甚至倒闭;取消一切私人贸易后之后,合作社和国营商业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以致于影响了居民日用消费品和生产的正常供应;特别是余粮收集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偏差,征收的不仅仅是余粮,就连必需的口粮甚至是种子都被征收,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就出现了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因此在此之后,新经济政策应运而生。
计划经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的,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虽然它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但他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而计划经济主要就是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些矛头都直指政府,所以由政府下令分配资源,不必受市场的影响。因此,计划经济也被当做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
战士后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有哪些呢?众所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当时特殊条件下,带来了一定的物资保障,使得战争获得了胜利,但是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那些措施已经超出了它的限度,对工农业和政策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损害具体有哪些呢?首先,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实行了余粮收集制,将农民的粮食都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从粮食扩大到棉麻、皮革。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打击,辛苦栽种的粮食,甚至是种子粮都被收走,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其次,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口号,无条件的征收粮食,在农民不愿意卖粮食之后,使用强硬手段没收粮食,只会使得农民更加对这个政权的不满。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只会使得这个政权失去最强大的民主支撑。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蔑视农民的力量,在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同时,从来没有问过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不论是余粮收集制还是企业国有化、实物分配制、义务劳动等,这些措施都是强制执行,以致于出现农民暴动,但都被镇压。
之后,农民和工人的罢工活动越演越烈,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喊出来后,进一步促使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