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无神论者 萨特的存在主义又是什么(2)

在冷战时期,尤其是作为欧洲思想中心的法国,在对待美国和苏联问题上,一直是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也曾经是欧洲社会在发展道路上的参考标准,因此很多文学家在对资本主义日渐不满的时候,把目光转向了第一个在世界上实施共产主义的苏联。但是随后苏联的一系列行为,却让这些作家们大失所望。尤其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之后,加缪已经认清了苏联所谓的共产主义的真面目,因此他早在1937年已经退出了共产党。而萨特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比加缪慢了一步,因此他们之间对社会形态的认识,是导致他们决裂的最根本原因。

作为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两个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在政治上持有的不同意见,导致他们最终走向对立面,这就是萨特和加缪为什么决裂的原因了。

[!--empirenews.page--]

萨特生平简介

通过对萨特生平简介,可以发现他是一位在20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4年的萨特

1974年的萨特

萨特全名为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因此他小时候就和他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他的外公是一位在法国声名显赫的语言学教授,受到外祖父的影响,萨塔从小也积累了许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从1924年起,萨特报考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哲学系,他在这里认识了伏波娃,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毕业。此后他于一个气象台服兵役,在完成了一年半的兵役后,就来到了勒阿弗尔,在当地的一所高中学校里教语文和哲学。

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并很快波及到了法国。萨特应征入伍,但第二年,他在一场战役中被德军俘虏,并在集中营里度过了漫长的十个月。在集中营里,让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强烈的转变,让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主义。

1941年,萨特被释放之后,仍旧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教学工作。在这之后的10年时间里,是萨特的黄金创作阶段,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出自于这个时期的。

1954年,萨特访问苏联。第二年,他来到中国,并于中国和法国的报纸上,同时发表了他对于中国的看法。在之后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萨特依旧从事其创作工作,并支持一些反对战争和剥削的社会活动。

1980年4月15日,萨特在法国巴黎去世,终年74岁。

萨特 诺贝尔奖

萨特是1964年的诺贝尔奖项的得主,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这个奖项,此事成为他人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之事。

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新闻报纸

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新闻报纸

在萨特之前,也有人拒绝接受诺贝尔奖项,比如《日瓦戈医生》作者帕斯捷尔纳克,但是他拒绝接受奖项的原因,是迫于政治压力,而对于萨特来说,他拒绝的原因,自称是因为“个人原因”。

1964年10月15日,萨特在电视的新闻中看到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当时颁奖人称萨特的作品之中充满了“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萨特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马上给颁奖的瑞典学院写了封信,表示拒绝接受这个奖项。一周后某一个清晨,当萨特和波伏娃正在一起吃早点的时候,他从蜂拥而至的记者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瑞典学院还是将这个奖项颁给了他。

事实上,萨特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家,除了他个人因素之外,自然也不排除一些政治因素,正如他自己所言“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有些事情恐怕并不是瑞典学院的成员能决定的。”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冷战时期,而萨特主张的观点,则是反对冷战的。而诺贝尔文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政治集团的一个价值观,因此,这和萨特主张的观点并不符合,成为了他拒绝诺贝尔奖项的其中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