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画家梵高的性格特点在哪(2)

目前,威廉·梵高是梵高博物馆的首席顾问和形象大使,他与一些有志之士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了关于梵高主题的艺术体验会,这一活动非常有利于梵高精神的传播。这一艺术体验会曾经在北京落脚,向观众介绍了《邂逅梵高》的幕前幕后故事。

梵高是一介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里的热情和真诚深深感染者我们每一代人,他画作中表现得面对社会丑恶的不屈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不仅鼓舞着文艺运动的发展,而且鼓舞着每一个经历不公的人,梵高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通过梵高后人的传播得到不朽的艺术永生。

[!--empirenews.page--]

梵高童年

梵高是一名伟大的画家,他是后印象派的先驱者,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并且在37岁时开枪自杀离世。梵高童年的故事也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

梵高童年时生活在荷兰北部与比利时交界的一个古村落,这个村落非常偏僻,居民也非常少,梵高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父亲是一个新教牧师,因此梵高也是一个宗教心坚强的人。梵高童年时就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梵高从小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从来没有学过美术技法的梵高在八岁时用粘土塑造出一个小象,手法精巧 ,就像学过雕塑般。之后他看到一直花猫在苹果树上玩耍,就在纸上画出了这只花猫活泼的姿态,画的非常动人,并且得到了母亲的夸奖,梵高也从此爱上了这门艺术开始走向美术的这条路。但是梵高当时的美术作品都是热情的产物,都是随兴趣产生的,从来没有真正的学过绘画。梵高一生从来没有受到过正式的绘画教育,但是他仍然能成为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大多都是随自己兴趣创作的。这也都归功于梵高童年的经历。

梵高的学生时代结束之后,他依照父母的意愿,在巴黎的古皮尔公司海牙的分店做学徒。梵高对美术品的独特的赏识能力使他不久就被调入巴黎总公司,但是对待艺术真实性很看重的梵高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在调到伦敦后还是没有无法适应这样工作,于是,梵高失去了工作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达芬奇 梵高

无疑达芬奇梵高都是西方画的高峰,梵高的画重在将自己融入自己的画作,体现的是一种本真的表达;达芬奇的画则是对现场的再现,他的主要名作有《蒙拉丽莎》以及《最后的晚餐》等等,从他的创作中的实现了效果逼真地再现所描述的对象,让我们无法体验作者的存在。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

达芬奇梵高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理念:达芬奇是西方古典艺术理念的代表大师,就是西方的“以自然为师”。从达芬奇梵高的艺术理念可以想象,假如将达芬奇放到相机时代去生活,他可能会不再作画而是选择作为一位写实的摄影师。然而这一切对于梵高来说只是一些空无罢了,他想要表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最本真的情感。

西方古典艺术作画的要求便是展现自然,其实就是将人类放于自然界最低的位置。达芬奇为了到达这一创作理念,他提出的自己的艺术要讲究逼真,并且为此专门研究了一整套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的艺术手法,包括透视,焦点等。然而梵高则表现了一种绝对对立的艺术观点,他要求作画时要表达自己而不是将自己放于自然的奴隶的位置,他要做的是自然的主人,并且他很反感用自然作为表达自己的情况,尽管翻看梵高的画册,他所描绘的自然也许不逼真,更可能是极其扭曲的,可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存在。

艺术由本身出发而后回到本身的,这也是艺术的一种美学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