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介绍(2)

同时代的叔本华则刚好相反,叔本华在书中尽是对个体的赞美,他认为人首先也是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忽视个体的存在就等于割裂物质所依附的本体,而且虽然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也依赖人的意志来反映。而且物质的客观存在不过是人的意志所反映的表象而已,本质上叔本华还是相信人在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因此叔本华属于被动的唯物主义者,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对叔本华的评价很低,认为他不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的思想中还保留有唯心主义的影子。

总之叔本华是肯定个人的力量的,而马克思则社会的发展尤其必然的规律,人只能按照这个规律来办事。

[!--empirenews.page--]

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是什么

马克思的成功,除却有一个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革命伙伴恩格斯外,马克思身边还有一位更为重要的人,正是这个人陪伴了马克思走过了他的一生,可谓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人便是马克思的夫人,燕妮。那么在革命伟人马克思心中,他和夫人燕妮的这段感情是否是爱情呢?如果是,那么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是怎样的呢?马克思生活中的爱情是否达到了马克思对爱情的定义标准呢?

马克思与燕妮

马克思与燕妮

马克思对于爱情的定义为: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有一定的共同理想,并且有着互相倾慕的心,渴望能够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两者之间形成的最深刻、最热烈、最稳定的感情,那么马克思这一生是否有过这样的感情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马克思身边便有着这样的一位灵魂伴侣,那便是燕妮女士。

燕妮的出身与马克思不同,她出身于名门贵族,自小接受过全方面的教育,燕妮与马克思的相遇,并被马克思的才华所吸引,直到他们私定终身,燕妮顶着家族的巨大压力,在经历了七个年头的等待,两人终于结成合法的夫妻,可以相依相伴。

燕妮可以说也是一个政治家,她与马克思两个人是有着共同理想的,并且互相有着深深是的热烈之情,以对方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对方的骄傲为自己的自豪。这样的两个人几乎是满足马克思对于爱情的全部定义。尤其是当燕妮逝去后,马克思陷入痛苦无法自拔,终于不久之后追随燕妮而去。

为什么西方国家反对马克思

为什么西方反对马克思?这主要决定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世界的实践情况。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世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它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西方。

马克思画像

马克思画像

十八世纪以后,西方的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时候许多新思想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但是一种新的思想的诞生并不代表所有国家都能够适应。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让人望而生畏的经济危机与战乱逐渐让西方工人阶级产生觉醒的意识。西方各地逐渐掀起来大量工人阶级解放运动。随着二战的结束,西方的经济空前发展,马克思所预想的阶级矛盾并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中产阶级的大量出现,于是西方政府也开始注重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工人阶级力量渐渐消失。

西方为什么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一个整体在西方世界失败了。中西方的历史发展状况不一样,思维土壤也是不一样的。许多国家效仿西方国家的西方民主制度,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中国,越南等少数国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取得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其他几个国家都在积极模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实行积极的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