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愚人颂》的理念及手法,与中国一些古典作品所倡导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老子的名言——“我愚人之心也哉!”愚公和愚人都并非真愚,相反通过这种寓贬于褒、正话反说的方式更能发人深省。世道轮回,作品讽刺的是作者所居时代的环境,但今人却能依稀从中找到当下社会的影子,所谓借古讽今,这也正是一部著作能得以千古流传的价值。
《愚人颂》问世后,同时代的人对它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赞不绝口的有之,愤而指责的有之。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一版再版。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愚人颂》之所以能成为巨著,不仅在于它在当时能针砭时弊,更在于它对世世代代都有着强烈的警醒。
[!--empirenews.page--]
伊拉斯谟的帽子
伊拉斯谟的帽子,可以指他的肖像中戴在头上的帽子,也可指他的代表作《愚人颂》中出现的帽子,两处不同的帽子传递的信息,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
伊拉斯谟画像
画家小荷尔拜曾为伊拉斯谟作过三幅画像,其中最有名的那幅头上戴着一顶帽子,画像中伊拉斯谟以侧面示人,正握笔在纸上书写着什么,双眼微闭,似在凝神思索。因为画家精湛的绘画功底,伊拉斯谟的神态在这幅肖像中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他长着一张睿智而倔强的脸孔,西方人特有的高鼻梁,抿紧的双唇,无不展现出先哲不同寻常的气场。画像中的装扮非常简单,身上穿着黑衣,头上戴着黑帽,象征着他的严谨与庄重,同时通过黑色的渲染,使整幅画不需要其他的道具,便能让人的目光聚焦在他露出的面部与双手上,而身前的白色纸张也显得格外醒目。
《愚人颂》中的帽子是一个隐喻,他虚构了这样一个人,穿着学者的长袍,符合那个时代主流社会的精英形象,只是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头顶着一顶愚人的帽子,结果愚人在疯狂、享乐、懒惰的人群的抬举下堂而皇之地登台,发表滔滔不绝的演讲,以横扫一切的架势对当时的社会弊端加以辛辣的嘲讽。
伊拉斯谟的帽子,在他的肖像中可算是一个道具,衬托他的严谨气质,而作品《愚人颂》中的帽子则是一个隐喻,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
伊拉斯谟主义
伊拉斯谟所倡导支持的人文主义在他的一生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伊拉斯谟很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所以他就很提倡人文主义。
伊拉斯谟图片
伊拉斯谟主义尤其体现在教育方面,他看到了教育的必要性,但当时的社会又有悖于教育的向前发展,尤其是对教会中的教育模式十分不满意,伊拉斯谟还强调教育要灵活,光靠背诵不去实践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这个有着先见的想法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便是伊拉斯谟主义中一个重要的体现。
伊拉斯谟主义中还隐藏着一种暗讽,他认为无论是哪个阶级的民众,无论是贫民还有贵族,这些人为了追求那些所谓的金钱,将自己原始的人格出卖,甚至沦为奴隶也很心甘情愿,这是因为在他们心中上帝带给他们的那种思想早已经抛到远处了。伊拉斯谟对这种人性的思考,虽然是讽刺,但他的初衷是为了人民,为了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归根结底还是强调人文主义,人是最至高无上的。所以伊拉斯谟主义中还有着为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平静而活,并不是为了利益而抛掉自己才初衷。
总之,伊拉斯谟主义无论是注重内心还是注重教育,他都是向往着人民可以自由,过他们内心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一些追求,打破自己内心的那份平静。总的理解,伊拉斯谟主义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