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黄帝陵祭拜的名人 关于黄帝陵的祭文

导读:清明节,一个死与生交织的节日,一个欢乐与伤情共存的节日。清明在中国悠长精美的文化史上,它挟着生趣和深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走来,走到现在,也将走向未来。那么,清明节到黄帝陵祭拜的名人有哪些呢?关于黄帝陵的祭文都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清明节到黄帝陵祭拜的名人 关于黄帝陵的祭文

清明节到黄帝陵祭拜的名人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清康熙皇帝,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都曾亲自或派人到黄帝陵致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3月,孙中山委派了一个由十五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陕西中部县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此前,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大总统名义,为轩辕黄帝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诗词,交由代表团恭祭黄帝陵时宣读。诗云: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从资料来看,中华民国以前,祭祀黄帝陵并无定期。自1935年以后,祭祀黄帝陵才定在了清明节。

关于黄帝陵的祭文

1937年的清明节,对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就是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经历了十年内战却同时派出了代表祭奠我们的祖先。

致辞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另一方则以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致祭,代表是张继、顾祝同。致祭那天,顾祝同去了茂陵,未曾到场。祭文不知何人所写,内容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民族扫墓之期,……追怀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知所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驰抵陵寝,……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

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

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

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

两党的祭文均为四言体,但在内容上有较大区别,国民党的祭文32句,主要介绍了黄帝的功绩,只是祭文小序中有“焕发我民族之精神,驰抵陵寝”一句,具有些许现实感。而毛写的祭文,56句中除了用8句高度概括黄帝的功绩外,其余都与现实紧密相连,既描述了中华民族的当下遭遇,又阐明党对时局的看法,并发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还我河山,卫我国权”的号召。两相比较,孰高孰低,不言自明。毛的这篇《祭黄帝陵文》有力地证明了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者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尽管两党的祭文在内容和关注点上有很大不同,但是显而易见,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眈眈、华北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在传统祭祖的日子里共祭黄帝陵,就成为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凝聚民族力量、同仇敌忾、共渡难关的精神动力。

伴随着历史的足音,致祭黄帝陵从过去走到现在。近些年来,每届清明节,都有成千上万海内外人士到陕西黄帝陵祭拜轩辕黄帝,缅怀我们共同的祖先。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到黄帝陵祭拜的名人,关于黄帝陵的祭文”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