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在《三国演义》是个反面典型,其实他很值得尊敬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管宁在《三国演义》是个反面典型,其实他很值得尊敬的相关内容: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管宁和华歆的故事,很值得回味。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管宁和华歆的故事,很值得回味。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这个典故非常出名,因此很多人只看了前面,没人研究后面个人的发展问题,凭主观地认定华歆人品低下,步入官场一定是不法之徒。事实上,真相和我们想的有天壤之别。

初平元年,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

他向东行到徐州之后,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华歆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

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孙策占领江东后,华歆知道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待之以上宾之礼。

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

听说华歆要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

身在高位的华歆认真敬业,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还十分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赈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

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这种品质一直伴随他终老,享年75岁,谥号敬侯。

因此,我们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片面地看待,要综合其一生或者整件事,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不至于冤枉别人或者事件。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管宁在《三国演义》是个反面典型,其实他很值得尊敬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