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有句古语“民以食为天”,强调吃是特别重要的。这也确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就吃饭、穿衣两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言,我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是把吃饭放在第一位的,那么中秋食俗有哪些?各地和历史上的中秋饮食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中秋食俗有哪些
月饼只是最具象征意义的中秋食品,并不能代替其他中秋美食。除了月饼,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吃法。这些吃法就不一定是各地统一的,而是因地制宜,形成各地不同的中秋食俗。比如山东的中秋饮食的习惯是,中秋节一整天,三顿饭都要吃好的。济南早晨吃米饭,中午吃水饺;胶东中午蒸饽饽、包子;即墨吃麦箭。麦箭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食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上面加肉馅或素馅,再用秫秸把加馅的煎饼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再蘸调料,味道很是鲜美;山东诸城在这天则吃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叫作“尝鲜”。仅山东就有这么多吃法,其他各地的吃法当然更是丰富多彩。不管怎么吃,有一个原则是共同的,就是要吃好的,特别是晚餐,一定要丰盛。
各地和历史上的中秋饮食
下面我们从各地和历史上的中秋饮食中选出一些较为典型的或特色鲜明的谈一谈。
饮酒
按说节庆时饮酒是司空见惯的,怎么能说是中秋节的食俗呢?这里说的饮酒,可不是一般的喝酒,而是大饮豪饮,以至于饮酒成为该节日的特色食俗。
这种情形出现于唐、宋、元三代。在这三个朝代,中秋节的主要风俗就是赏月、饮酒。饮酒是与赏月伴行的。八月十五之夜,在朗朗的月光下,摆上酒席,家人或朋友围坐,一边喝酒赏月,一边聊天或赋诗,确实很惬意。酒能助兴,醉眼陶然地看月亮,更能激发诗情与遐想。最好此道的是大诗人李白,他号称酒仙,又被称为“月亮诗人”,两方面一结合,正好是特别爱喝酒的月亮诗人。他作了许多咏月诗,这些诗大部分是在醉醺醺的状态下写出的。月朦胧,酒朦胧,成就了浪漫豪放的咏月诗。另一位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还是浪漫派的大诗人——苏轼。他的脍炙人口的咏月词《水调歌头》开篇就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的开头两句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常说喝酒误事,看来不误赏月作诗,喝得大醉后方能作出无限浪漫的咏月诗。
中秋节
文人喝酒能助诗兴,寻常百姓不见得作诗,但也爱在这晚喝酒,那可能是由于喝酒能助赏月的雅兴,当时全社会就有这种喝酒赏月的风气。最初是八月十五的月夜大肆饮酒,后来饮酒成为中秋节的风气,从八月十五的中午就开始痛饮了。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十五的前几天,许多人家就开始买酒做准备了。到十五这天的中午,各家酒馆是满员的,很快都把酒卖光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到晚间,人们又是“争占酒楼玩月”。
玩月羹
这种唐宋时期的中秋食品,是由桂圆、莲子、藕粉等制成的一种汤。宋代郑望之的《膳夫录》中说,汴梁(开封)的节日食品有中秋的玩月羹;陶榖撰写的《清异录》也记载,五代时,在汴梁阊阖门外的大街上有一家饭馆,是人称张手美的老板所开,他供应的食品很周全,而且都能随需而供,每个节日则专卖一种食物,中秋节就专卖玩月羹。据说到20世纪30年代岭南还有这种食品。
尝新粮
八月十五处于秋收季节,粮食开始成熟、收获,许多地方讲究在中秋节时吃刚打下的新粮,图个新鲜。这也是古代秋季庆丰收、感谢神灵恩惠的传统在中秋节习俗中的遗留。有些地方还在晚间供一捆青豆给玉兔吃。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秋食俗有哪些,各地和历史上的中秋饮食”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