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苡是李敏上师大女附中交往的好朋友,两个人的姐妹情几十年来始终未断。平日里,与李敏聊天,王桂苡获知了伟大毛主席和井冈山女红军贺子珍的传奇故事,也了解到一个平凡的红色公主的人生阅历。
作为李敏的好闺蜜,她管贺子珍叫贺妈妈。1981年,王桂苡受李敏之邀前往北京名院301医院去看望贺子珍。谈话间,贺子珍向王桂苡提了一个请求。后来,再回想这段往事,不禁令人泪流不止。
图 | 李敏和王桂苡的合影
李敏:爸爸让我眼睛向下向他人学习
1948年,李敏和贺子珍从苏联回到哈尔滨。李敏曾对王桂苡说:我刚从苏联回来,一到哈尔滨,以为这就是中国,心想,中国就这么大。说完,李敏还用手比划了一下。李敏这个动作,把两人都逗笑了。
1949年夏天,贺怡带着毛主席的嘱托,将李敏从东北接回了北京。李敏跟着小姨来到了香山中央所在地,看到了曾在苏联学校的挂画上见过的毛主席。李敏和王桂苡提起这段往事时,说,我喊了一声爸爸,然后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他抚摸着我的头发,一句话也没说。我慢慢抬起头,发现爸爸的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李敏刚到毛主席身边那会,可是个十足的洋娃娃。毛主席曾对来家做客的人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娃娃。在中南海的领导干部都喜欢李敏,尤其是朱德爹爹。
有一次,李敏跟着朱德去首钢。当时,刚刚解放,到首钢后,朱德走在前头,李敏跟在后头。
朱德说:解放了,工厂是我们自己的,封起来怎么炼钢铁?工人回答说:这是当时给国民党看的,不然他们就要毁炉啦。这一封,这个炼钢炉就保存下来了。
听了这话,朱德笑了,李敏也跟着乐了。
后来,朱德到首钢视察的事,上了报纸,李敏写成了朱德的女儿。李敏和王桂苡讲起这事来,她笑着说:人们见到朱敏时,问朱德爹爹,老总的女儿怎么几天就这么大了?朱老总笑着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朱敏,一个是李敏。
备受宠爱的李敏,在中南海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她见到了父亲,也能去探望母亲。
毛主席把李敏接到身边,除了思女心切外,更重要的是关心女儿的学习。李敏来到主席身边才几天,就被安排到八一小学读书。李敏的中文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她性格爽朗,交了不少好朋友。后来,她和孔令华结为夫妻,两个人就是从八一小学认识的。
升入初中,李敏便开始了住校生活。临开学前,毛主席把她叫到身边,嘱咐道:要多和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来往,和她们交朋友,学她们勤劳、朴实、憨厚待人的品德。
李敏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学校,她关爱同学,很快交往了不少朋友。与她最要好的闺蜜王桂苡问她:你这位‘公主’,怎么总爱跟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呢?
李敏笑着说:爸爸让我眼睛向下向他人学习,妈妈教我要爱人、要关心人。我听他们的话。
那时,冬天宿舍只生一个火,有时后半夜炉火不旺,屋里有些凉。可王桂苡却睡得暖暖和和的。原来,好几次李敏都把自己的大衣披在王桂苡的身上。王桂苡也说,李敏的心可细了,可善良了。
李敏每次放假回家,如果没有国家大事,毛主席就在家吃团圆饭。毛主席始终关心李敏的生活、学习情况,问这、问那,了解学校的情况,还检查她的作业。
有一回,李敏把同学王桂苡的回乡日记带回家给父亲看,看完后,毛主席认真地做了批示。当李敏回到学校后,将日记还给同学。一时之间,这本日记就成了学校人人羡慕的物件了。
王桂苡:谢谢,贺妈妈的礼物
贺子珍从苏联回国后,原本要与贺怡一块去北京的。但半途被拦了下来,贺子珍只好转道去上海与哥哥贺敏学生活在一起。
自此,女儿李敏就成了贺子珍与毛主席沟通的桥梁了。
李敏小时候去上海,毛主席会请警卫员相陪。当李敏长大些,毛主席就锻炼她自己去。
一次,贺子珍生病了,李敏前往探望。原来,贺子珍在收听收音机时,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情绪过于激动,导致生病住了院。医生护士为她治疗,可贺子珍拒不配合。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就写信劝慰。李敏来看望妈妈,带来了毛主席的礼物,并转告说爸爸要你一定好好休养,听医生的话。有了这句话,贺子珍才会乖乖吃药。
大约1周以后,李敏回到了学校。她和王桂苡说:妈妈的病情已经好转,咱们都别担心了。王桂苡虽然还没有见过贺子珍,但从李敏的身上完全能体现出来。
李敏常说:妈妈告诉我,什么东西都是大家的,大家的,就不能只属于一个人,应该大家都有份儿。贺子珍记得对李敏好的同学,老师,以及所有关心李敏的人,每次李敏从上海回来,都会满载而归,带的都是贺子珍要送出去的礼物。
有一年夏天,李敏到南昌看望贺子珍回来。她给王桂苡送了一件漂亮的蓝色上衣,以及一条蓝色的兔毛方巾围巾。李敏说:这是妈妈叫给你的。贺子珍对王桂苡的关爱,她一直记在心上。
王桂苡穿上后,连声说:谢谢贺妈妈的礼物。几十年过去了,贺子珍送的物件,王桂苡都珍藏着。
李敏和同宿舍的女生关系都不错。她恋爱的事情,也从不瞒着好朋友。大家知道她和孔令华恋爱,都羡慕她胆大,不怕被老师批评教育。李敏很自然地说,男孩女孩交往,不必要见着就躲着。
由于和李敏的关系要好,闺蜜王桂苡就给孔令华起了个外号叫孔夫子,每次两个人约见面,王桂苡就起哄说:白马王子来接公主了。
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举行了婚礼。在婚礼结束后,毛主席偶然问起了李敏:你那个好朋友王桂苡呢?怎么没来?
李敏回答说:她去青岛了。
毛主席笑着说:哦,去找她的‘炮兵’了。
那时,王桂苡谈恋爱了,男友在解放军炮兵部队工作。
在中学那会儿,李敏常把王桂苡请进中南海玩耍。加之,李敏总会把自己的情况与父亲毛主席说,所以,毛主席对王桂苡是很了解的。后来,王桂苡大学毕业,要到外地读书时,毛主席还送给她一本精装的《毛泽东选集》和两张毛主席的照片作为纪念。
这让王桂苡感到无比地温暖。
李敏:那时候工资不高,不敢要二胎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两个人就住在中南海。毛主席对这个老实女婿是喜欢的,经常和小孔一起考虑有关哲学、自然辨证法等问题。
婚后不久,小两口生了小宝宝了。毛主席欢喜得不得了,亲自给小孩取名为继宁,寓意美好。
那时,李敏和孔令华忙着工作学习,小孩有时放在孔家,或者在贺子珍那边。贺子珍对外孙也是疼爱的不得了,一口一个宁宁,宁宁的唤着。
继宁出生没多久,好闺蜜王桂苡就带着礼物探望李敏。两个人谈了许多,谈起小宁宁时,王桂苡说:明年暑假我想去一趟上海,到孤儿院抱领一个小孩。
她话还没说完,李敏就直接打断说:你疯了?你结婚才几年?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能生育?
这时,王桂苡一边逗宁宁,一边笑嘻嘻地说:别急,我在和你商量事,向你讨注意呢!
李敏劝慰道:肥沃的土地,成熟的种子,总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的。
2年后,王桂苡的儿子出生了。李敏闻讯后,从北京给她寄去了小皮凉鞋、小帽子,小衣服,从头到脚都给孩子备齐了。这些象征两人友谊的东西,王桂苡一直都保留着。
在中南海的日子,李敏和孔令华不觉得压力重。因为毛主席会时不时地接济一二。李敏说过,她在上中学时,毛主席在中办的特别会计室里,稿费已经存了上百万元了。但毛主席总是教育孩子们要简朴简约,不该花的钱不要乱花。
但当李敏和孔令华搬出中南海,过上小家庭生活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要钱,压力着实不小。孔继宁9岁时,李敏和孔令华的工资都还是五六十元,3个人的生活已经很紧张了。
虽然那时候没有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但由于经济困难,李敏和孔令华不打算再要了。
有一天,毛主席与李敏聊天,突然主席问了女儿的年龄,随后又说:你的年龄不小了,再要一个孩子吧。
就在前段时间,李敏和王桂苡还谈到了小宁宁。李敏说:挣得不多,不敢再生了。
这次听了父亲的话,李敏决定怀二胎。这次是一个女娃,毛主席得知喜讯后,赶紧让李敏抱去给她看。毛主席给外孙女取名:孔东梅。那个东字,显得无比地亲切。
虽然家里又增加了一个人,但李敏没有主动提出要父亲接济的话。继宁那时,小两口没有工作。现在不同了,因为已经领到工资了。毛主席曾这样对子女们说:到了社会工作,挣工资了,我就不养你们了。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李敏一家还是蛮开心的。后来,李敏去中南海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直到毛主席病危时,李敏在外地被华国锋派车接进中南海与毛主席相见。
这次见面,毛主席说话已经断断续续了,李敏心疼不已。到最后,毛主席用拇指和食指圈了个圆圈儿。李敏不懂是什么意思,便询问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但没有结果。
但后来,她才明白过来,这个圆圈的意思,大约与母亲贺子珍有关。有一回,李敏从上海回来,在聊天时,她突然问王桂苡:你是阴历八月出生的吗?
王桂苡点了点头。
李敏说,她听妈妈说,‘她叫王桂苡’,准是农历八月桂花开的时节出生的。多好的名字。而贺子珍就是八月生的,取名为桂圆。圆圈,桂圆,这样一下不就对上了吗?
贺子珍:我有劲儿,来和我扳手腕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李敏悲伤之余,还担心贺子珍的健康。她自己守灵,让孔令华去上海与妈妈作伴。
贺子珍闻讯后,大哭了几天,原本就不好的身体,变得更加差了。1977年,贺子珍中风后,外出行走时,只能依靠轮椅代步了。
1979年6月10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内容是繆云台、王光美、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则消息,并配发了贺子珍的照片。
此时,贺子珍有个想法,那就是去北京看看。9月的一天,一架专机把贺子珍从上海接到了北京,住进了301医院。之后,在李敏、孔令华的陪同下,贺子珍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去瞻仰主席遗容。
这次行动是秘密进行的,所以去之前,贺子珍说了不会哭泣的。可是到了现场,触景生情,以前的点点滴滴不由得涌上心头,怎能让她不落泪呢?
回去以后,贺子珍的心结像是解开了。
1981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李敏邀请王桂苡一块到301医院去看望贺子珍。王桂苡进了病房后,李敏和孔令华走上前,一个帮她扶起身体,一个在她背后放上枕头,这样贺子珍说起话来,比较方便。
李敏把王桂苡拉到床边,向贺子珍作了介绍。贺子珍早已知晓王桂苡,便热情地问她问题。由于贺子珍说得是江西口音,王桂苡听不太清。这时,李敏就做起了翻译。
贺子珍听李敏说过,王桂苡师范毕业以后,去当老师教书了。贺子珍便问:娃娃好管吗?
王桂苡说:现在的孩子,不太好管。
贺子珍拉着她的手说:以后会好的,孩子们会懂事的,对吧。
一番交谈下来,王桂苡问贺子珍的身体怎么样了?贺子珍乐呵呵地说:我蛮好,蛮好嘛。你看我的手多有劲儿。来,我和你比试比试,看谁的手劲儿大!说着,贺子珍就抬起了右手,紧紧地握着王桂苡的手,要和她比手劲儿。
李敏说:妈妈的手劲儿好大哩!
这时,工人人员给每人端来了一碗莲子汤,贺子珍招待大家喝。王桂苡回忆说,我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像在妈妈身边一样。
或许是贺子珍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已经习惯了那边的缘故。她痛下决心,又回到了上海。1984年4月15日,贺子珍病重的消息传来,李敏全家飞往上海。
到了地方后,李敏问:我们来看您了,您哪里不舒服?
贺子珍强忍着说道:我的肚子有点痛。
4月19日,贺子珍病逝,享年75岁。
父亲去世8年后,妈妈也去世了。可以说,此时,李敏的精神支柱没了。但日子要向前看,她不能一味地沉浸在悲伤之中。李敏记得妈妈曾经说过,我们要化痛苦为力量,好好地度过以后的每一天。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敏又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只有纪念毛主席的一些活动中,她才会选择露面。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始终将宣扬毛主席思想作为一种责任,永远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