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事件(南海对峙事件简介)

在中国互联网军事圈,对于2016年中美两军在南海的博弈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一年,我国公布了两张美国航母的卫星照片,火箭军南下进行了一场反舰演习,一时间传闻四起,许多人热衷于讨论我军是否有能力打赢双航母压境的战争。

从我军过去十余年一直试图建立的以反航母、反介入为核心的作战体系的角度来看,2016年的形势升级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值得深入分析。反航母作战的复杂性远不止于卫星找航母,火箭军的东风-21D与东风-26。作战的成功需要建立复杂的杀伤链,涉及到多个环节,如目标定位、判明目标、决策以及实施打击等,这需要多要素的协同配合。

然而,单纯依靠卫星找航母是不足以支撑整个作战链条的。卫星找到的目标需要海空军的联合参与进行确认,因为卫星的侦察容易受到欺骗,并且受到天气和对抗手段的限制。2016年时,我军的海军、空军建设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军舰艇数量不足,综合基地尚未完成,空军的远程截击机与打击力量也未能够达到足够的水平。

特别是在反舰能力方面,当时的火箭军还不具备与今天相当的实力。东风-21D和东风-26的数量和射程都不足以支撑稳定的远程反舰作战,这也导致了火箭军在远程打击能力方面的不足。

然而,这种打法在政治上难以承受,这也是2016年夏天美军退缩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当时担心在大选年中受到的损失会在政治上难以承受,因此选择了退让。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败。但是,这种方式并不一定是全面胜利,因为我军在各个领域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体而言,2016年夏天的反介入作战展示了我军在远程作战能力上的初步成果。然而,军事行动背后的政治因素同样至关重要。美军的退缩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同,美军可能在政治上能够承受相当的损失,但军事上却无法取得胜利。回顾2016年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到,我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取得成功,但在全面胜利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