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你与先贤有共鸣了吗?的相关内容:跨越千年的对话!你与先贤有共鸣了吗?当一位贤哲已远离尘世,其身影雾隐云遮;当一则美文孤篇横绝,穿越千年,其辞藻读来不免生疏,后人如何获致理解?如何才能与先人和经典文献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古人之精神公元8
跨越千年的对话!你与先贤有共鸣了吗?
当一位贤哲已远离尘世,其身影雾隐云遮;当一则美文孤篇横绝,穿越千年,其辞藻读来不免生疏,后人如何获致理解?如何才能与先人和经典文献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古人之精神
公元805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一贬就是十年。“罪谤交积,群疑当道。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心灵痛苦与肉体疾患,共同摧残着柳宗元,但想起当年也被流放的屈原,他觉得并不孤独。“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后来,他写下“九赋”“十骚”,立意效仿屈子的坚贞气节,笔法直步骚体,他的《天对》,如同《天问》的续写。
1816年,被人称为“言多奇僻”的龚自珍,痛感清朝统治者腐朽、愚昧,不谙世界大势,官场昏庸溃烂,民间也麻木苟且,他称当世为“衰世”,“左无才相,右无才吏,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即使有“才士与才民”出,也被不才之人“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而屈原,不也正因小人陷害,才被逐出政局、失意潦倒的吗?同样的才高八斗,同样的极不得志,同样的报国热情,同样的不遇不幸,使龚自珍理解了屈原的痛苦和寂寞,所谓“庄骚两灵魂,盘踞肝肠深”,所谓“六艺但许庄骚灵,芳香恻徘怀义仁”,都表明了他与屈原的精神联系。
理解往昔方论之
1934年,陈寅恪先生审读冯友兰的书稿后写道:“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依我个人的体会,对古代贤哲的论述,年轻时初读,只要认真,大致读懂是能做到的。可要深入了解,则须经过生活的磨砺,见识增长以后,方可获得。比如《论语》中孔子一再谈及的“君子”,我30岁以前读的时候,当然也知道这代表了孔子的一种人格理想。“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说君子团结,并不勾结,小人勾结,但不团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讲君子志在追求真理,而以穿旧衣吃粗饭为耻的人,君子不屑与之交谈;“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田宅,君子关心法纪,小人关心私利。但对于“君子不器”,对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当时只能说知晓大概,其深层含义却并不了然。又过了十年,再读之,才知道前者的意思是指君子不要像器具,只有一种用途;后者是说君子须志存高远,探寻真理,要持守道德,不可动摇,要对人有爱心,亲亲而仁民;此外,君子还须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既有远大理想,认真做事,又懂浪漫,有情调,人生充满乐趣。
读懂先哲见着其境界
同样,初读屈原时,《离骚》宏大的视野、壮美的景致、辽阔的意象、崇高的向往,令我惊羡不已,但诗人深重的忧思,悲哀的情绪,对“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的斥责北方影院我的野蛮格格,对“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的无奈,以及最后“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的选择,也是在自己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被屑小之徒中伤,看清了一些人的鄙陋和阴险之后,才慢慢意会的。
直到此时,我也才认识到,像屈原那样瑰丽的才华、奇崛的品性,不受奸佞嫉恨百般加害才怪,他只能被无边的寂寞、无数的痛苦和忧伤所包围。但是,他正因执拗而坚韧,因孤独而伟岸,连他长长的叹息都散发出异香。他集一切美丽、孤寂、钟爱、感伤之大成,是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所以,欲真正读懂先哲的思想,领会古典文献的精神,反覆诵读之外,还应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并投入更多的关注、思索和情感。须想先贤之所想,虑先贤之所虑,与先贤一同面对人生的烦恼,同样经受人世风雨和磨难,共同抵御俗世的围困,才能走入先贤的心灵,接近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核。
琐事烦务、物利功名,是最耗人心神、牵绊人的心灵追求的,你必须挣脱束缚,超越眼前的繁杂和利益纷争,和先哲一样用心探索人类苦难的根源,深掘人性幽暗及人类罪恶的渊薮,寻找人生出路及人心救赎之法,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你与先哲“处于同一境界”,你才明白其“苦心孤诣”,对其学说也才“具了解之同情”。将先哲的心意和思虑了然于胸后,你方能走进经典文献的堂奥,理解其深刻、厚重、洞见和批判性,觉悟其意向及旨趣,感染字里行间的气息,并领悟其文字魅力和音律之美。
没有这种还原历史、与先贤同在的冲动,没有这种置身现场、仿佛自己也被“困于陈、蔡”,也“长太息”、“哀民生”于汨罗江畔,对先贤心意和思维的憬悟,对古典文献魂魄的领略,是很难达致的。
先贤之思想深论天地正道
说到底,先贤所以成为思想大家,是因为他们几千年前就洞悉了世间的奥秘,就探寻了天道与人伦,其着述为后人开辟了可供依循的路径,成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他们的人格、气节和对道义的担当,更为后人树立了楷模;而经典之为经典,正在于她的永不过时,在于她对人心的长久震撼,在于她的人物形象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生动,其人生境遇、道路选择、情感纠葛、内心挣扎与道德冲突,仍然能够启示今天的我们。
撰文至此,想起法国作家萨特的一段话:阅读是一场自由的梦,阅读还是一种豪情,作家要求读者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出来,读者由此上升到人生罕见的高度。阅读是作者的豪情与读者的豪情缔结的协定,每一方都信任另一方,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在同等的意义和程度上要求对方并要求自己。在读者和作者同心协力,使一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完整体现之时,全人类带着它最高程度的自由在场了。
而且,由于经典作品透露了人世的秘密,道破了社会的玄机,揭示了正义和非正义,读者不仅获得知识与教益,还应该表示赞赏或愤怒。于是,世界也有了改变和向善的可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跨越千年的对话!你与先贤有共鸣了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