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凌迟详细经过(清朝凌迟处死了多少人)

凌迟处死这个词在以前评书中经常出现,其实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属于肢解刑法的一种。

肢解这招比较狠,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

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就是被纣王剁成肉酱的,荆轲刺秦失败后也是这个下场。

不过最具戏剧性的应当是子路,没错,就是孔子的那位弟子。

那时候,子路是卫国的大夫孔悝的家臣,卫出公的老爸蒯聩挟持孔悝发动了推翻儿子的政变。

子路已63岁高龄,又臭又硬的脾气却依然没改,也依然爱多事,义愤填膺地赶过去,质问蒯聩,为什么挟持孔悝?结果,他就被群殴了。

临死前,被揍得鼻青眼肿的子路大喊了一声STOP,然后从容地把帽子捡起来戴正了,然后幽幽地说道,看吧,君子是正冠而死的。然后,他就变成肉泥了。

后来,后果很严重,害得老师孔子痛哭了一场,哭后恨恨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吃肉泥了。

子路

再后来,执法者觉得把人剁成肉泥还不够狠,还有进步的空间,于是,凌迟技术发展得更加精细,很有艺术范了。

于是,从五代到辽正式定名,发展到后来,就成为了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类似今天生活中的削鱼片。

基本定型的凌迟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三天,割3600刀,也就是要先割下3600块肉片,最后一刀直捅心脏,才将犯人了接。

这可是个技术活,据说犯人若未割满3600刀就断了气,执行人就没有圆满完成任务,也要受刑。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名字叫刘瑾,一位明朝作恶多端的大太监。刘瑾受刑过程充满了黑色幽默。

据说他第一天被割完后,浑身窟窿还喝了一点粥,第二天又继续受刑,可惜未割满三天,刀数也只有3357刀后就死去了,所以刽子手也受到了处罚。

明朝的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师,也是当时的文坛盟主。朱允炆的亲四叔朱棣从北京打到南京,干掉了侄儿夺得了皇位,成了永乐大帝。朱棣要方孝孺跟着他混,帮他写一写宣传广告。

方孝孺中书毒太深了,一根筋,死活不肯,结果被凌迟了,最终还是被灭十族!本来只有九族,朱棣很有创造力,把诛灭九族升级了一个版本,把方孝孺的一些学生和朋友拉进来,凑成十族,一起杀了。

刘瑾

清代,因为满族少数,汉族多数,少数统治多数,有点不自信,需要超级白色恐怖来压场子,所以凌迟这一招被用得特多。

在太平军的战俘中,高级将领基本被凌迟处死。

诸如林凤祥、李开芳、陈玉成、张乐行、洪仁玕、李世贤、赖文光、石达开等。

史载,1863年,石达开被清臣骆秉章击败俘虏,后判凌迟。行刑那天,石达开被绑在十字架上,一同受刑还有同事曾仕和、黄再忠。

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疼得吃不消,嗷嗷惨叫狂呼。石达开很生气,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

轮到石达开了,一步步来,先割掉他的裆下,再拿刀一刀一刀地细细活剐,石达开确实是真英雄,被割一千多刀,从始至终默然无声。到了后来,整个身体没有一块完好的肉,再剖腹,最后又将石达开的骨头切碎,凌迟方才大功告成。石达开被凌迟的照片,今有存照,恕我在此不敢展示,因为实在太恐怖。

当时石达开的儿子石定忠才五岁,天真地说,我要见老爸,好久不见有点想了。

大清刽子手笑着说,快了,快了,不久天国见。这个刽子手不地道,欺骗小孩子。

因为,按照清朝的法律,凌迟必须要割上3000刀以上,而石定忠如此小的年纪肯定是割不到3000刀的,怎么办呢?先在监狱养着,养大了再割,唉,清代的执法者实在是太认真了。

不过关于石定忠的生死,还有另外的说法。

骆秉章有奏折道: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及岁时照例办理。这里面的照例肯定是指按照《大清律》。

《大清律》是按以下步骤去处理被凌迟犯人后代的:十岁以下先进行监禁,待满十一岁时交内务府阉割,然后再发往新疆为奴。

石定忠被抓时只有五岁,如果朝廷后面没有特别的指示,石定忠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先收押,然后抚养至十一岁阉割,再送到新疆为奴。

这样的结局还算勉强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