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紫平犯罪历史细节(熊紫平的父亲何许人也)

相信很多看官都知道红安县这个敌方,红安县原名黄安县,与麻城市同为黄麻起义的起义地点,是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表彰其在共产革命战争中作出的贡献而改名为红安县,寓意鲜血染红的土地。

红安县在战争年代共有超过14万英雄儿女牺牲,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现在红安烈士陵园的烈士墙上还刻着这些烈士的名字。

另外,红安县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被称作中国第一将军县。

本文的主人公熊应堂也来自于红安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且担任过第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浙江省委书记。可以说,不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对祖国都是有巨大贡献的。

但是,熊应堂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熊紫平、熊北平却在1979年分别被判死刑和死缓。据了解,在对两人的公判大会上有6000余人到场,大家都希望两人被判死刑。在得知两人一个被判死刑,一个被判死缓之后,很多人甚至开心地放起了炮。

熊应堂的两个儿子犯了何罪?

熊应堂的革命生涯

1911年9月,熊应堂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华河区熊家塆一个贫苦家庭。在他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和妹妹只能跟着母亲讨饭度日。但是,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又被族人卖掉,他和妹妹自此成了孤儿。迫不得已,熊应堂只能把妹妹送人做童养媳,而他自己则跑到几十里路外的四姑墩去当长工。

熊应堂在15岁的时候学会了理发,本以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剃头匠了。但是在1928年,他在走街串巷给人理发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红军招兵点,他挑着理发挑子就去报了名。但是,因为他常年挨饿,身体条件并不达标,所以当时的负责人并没有收下他。他再三请求,负责人见他革命意志坚定,这才破例收下了他。

他最初并没有参与战斗,而是为战友理发。直到1929年,在大山寨战斗中,他勇敢地缴到了一支枪,这才甩掉了理发挑子,开始了为革命征战的一生。

土地革命时期,熊应堂历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一师师部手枪营班长,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军委通讯队副排长、排长、指导员,川陕根据地通江县军事指挥长,川陕阆苍广三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一营营长、团长,四方面军四军十师二十九团团长,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熊应堂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团长、军部特务团团长、第七师十九旅参谋长。在这期间,他经历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在这场事变中突出了重围,得以生还。

解放战争时期,熊应堂历任七师十九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九师师长,第三野战军八兵团二十五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以后,熊应堂历任第四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二十军军长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1955年,熊应堂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1971年至1973年,熊应堂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当时,浙江省委负责人是第一书记南萍。

1996年2月10日,熊应堂在上海逝世。

熊应堂最后悔的两件事

各位看官可以发现,1973年之后,熊应堂的履历断掉了,这是因为熊应堂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晚年,熊应堂也不止一次谈到过自己最后悔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他曾经上过造反派的贼船,且陷得很深。

第二件事,就是他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导致双胞胎儿子熊紫平、熊北平犯了国法。

本文主要来说第二件事。

熊紫平、熊北平犯了什么罪?

1972年,熊紫平在上海养病期间,强奸一人。

1973年,熊北平、熊紫平退伍回杭州,1974年供职于杭州重型机械厂和杭州制氧机厂。

两人纠结马少华、钱永敏等人,在四年时间内结伙强奸、轮奸、奸污、猥亵妇女达百余人!

由于此案发生于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再加上犯罪之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当地司法机关无法干涉军方人员,导致案件长期无法推进,或者说不敢推进。

直到特殊历史时期结束,该案件才开始着手调查,并公诸于众。

1979年11月7日,《浙江日报》刊登了一篇《罪恶的熊窝》,人们这才知道,两头熊犯下了多大的罪行。

11月14日,杭州市六千多人参加了公判大会。最终,熊紫平被判死刑,熊北平被判死缓。而熊北平也因为承受不了狱中的待遇,在狱中自杀。

当时,熊应堂已经被实际上免除了职位,而且,熊应堂也认为自己的儿子犯下的过错不可能被原谅,所以他并没有为两个儿子求情。

不过,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对儿子的死也感到很愧疚。熊应堂晚年多次说,如果当初能对儿子们多加管教,妻子不那么溺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他们也不会沦为众人痛恨的强奸犯。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熊应堂也只能在悔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