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际,革命党人掀起了一股股的暗杀风潮,清王朝的王公大臣们个个心惊胆寒;民国建立后,这股风潮却并未停息,为了抢夺革命成果,在革命党和袁世凯之间,军阀各派系之间,甚至是在革命党内部,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唏嘘之事。
民国成立后的第一起暗杀事件,却是发生在革命党内部之间的派系斗争,被暗杀之人,乃是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而主谋行刺之人,却是后来主政全国的蒋介石,他背后站着的,是他的结义大哥陈其美,而陈其美则是孙中山最为倚重的肱股之人,没有之一。
陈其美
但是,现在一说起辛亥革命领袖,往往只提孙中山和黄兴两位,而蔡元培的声名,仅仅只是他在北大当校长时,开一代教育之先的功业上,他是在教育界获得巨大成功而享有盛名,在对推翻清政府的实际斗争中,只是以他的声名相号召,而光复会真正的大佬是陶成章。
众所周知,当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是由三大团体组合而成,即以孙中山为首的,集两广志士为主的兴中会;主要成员有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等人。
其次是以黄兴为党魁的,合两湖同仁而聚的华兴会,骨干为宋教仁、谭人凤、陈天华及周边一些省份的成员。
再有就是奉蔡元培为领袖的,以江浙乡党为主的光复会,大佬级的人物有章炳麟、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等。
按各方特征来看,两广派资历最老,两湖派势力最强,江浙派最为勇猛,但离心力也最大,虽然共推孙中山为领袖,却经常闹得不可开交。
在同盟会内部三次发生的倒孙风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尤其是章太炎,公开炮轰孙中山,而后来的光复会干脆另起炉灶,决裂同盟会,重树光复会大旗,单干了起来。
相比于其他两大团体,光复会的地域性极强,他们是以绍兴为主,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王金发等,俱是绍兴人,当然,也包括与陶成章关系极好,却并不太赞同暴力的鲁迅;其他如章太炎、熊成基、柳亚子、蒋尊簋、陈去病、刘师培夫妇等,都是江浙乡党。
同盟会其实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革命团体,各派系之间都有各自的纲领和运作模式,作为光复会首领的陶成章行事也比较偏激,同孙中山之间的矛盾很深,这就为日后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但是,陶成章却是一位私德很好,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凡事亲力亲为之人,在光复会内部享有崇高的威望;,而同为光复会大佬的章太炎,更多的则是用一支如椽巨笔宣传革命,后来干脆直接就研究学术,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陶成章 黄兴 章太炎
在同盟会三大团体中,光复会是最为激进的,他们同会党的联系很紧密,而且在内部,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孙中山,有意无意地对兴中会也特别地倚重和偏袒,光复会感觉自己就如同小妈生的一般,颇有愤愤不平之感。
所以,光复会的头领们便指责原属兴中会的那些人,只尚空谈,没有实际的动作,这也是刺激了当年热血青年汪精卫,执意要去北京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的根本原因。
汪精卫
不得不说,光复会的这帮人是有担当的,他们屡次在国内发动起义,也积极响应同盟会组织的行动,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主力便是光复会的成员。
尤其是那些没能留下姓名的南洋华侨,都是陶成章着单衣,坐四等舱,代煤工劳动抵船值,到达爪哇后招募来的。
但随着徐锡麟和秋瑾的牺牲,以及蔡元培和章太炎的淡出,光复会元气大伤,于是,陶成章就成为光复会唯一的旗帜。
鉴湖三杰:陶成章、徐锡麟、秋瑾
陶成章,字焕章,浙江绍兴人,祖上也曾是簪缨之家,但到了他父亲之时,家道中落,沦为底层的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
他幼年入私塾,学习刻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15岁便自开私塾,教乡间子弟读书,以微薄的束脩艰难度日。
生活虽然艰难,但陶成章却胸怀大志,他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交结各方豪杰,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积蓄力量。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逃往西安,22岁的陶成章认定这老女人就是卖国祸首,他两次入京,谋刺慈禧无果,回乡时已身无分文,他拒绝了视自己是十恶不赦的族长支助,结果是旅费缺乏,步行七昼夜,几至饿毙。
两年后,他由蔡元培的帮助,东渡日本求学,在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江浙同乡后,组织成立了光复会,推蔡元培为会长,密谋刺杀清廷高官,并积极准备回国组织武装起义,以推翻清朝统治,光复中华。
光复会的会刊是《浙江潮》,鲁迅为主要撰稿人,但他从内心是反对靠暗杀手段实现革命目标的做法,为此,还被秋瑾拔刀相向,也被光复会同仁认为是胆小怕事之人。
陶成章回国后,立即组织和开展了起义的准备,他麻绳束腰,脚穿芒鞋,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苦。四过家门而不入,当朋友劝他也回家过个年,看看家人时,他回答道:一至故乡,恐被人情牵累,不能复出矣。既以身为国奔走,岂尚能以家系念耶!
光复会同志合影,中排左一为陶成章
在革命党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打下的地盘便由谁接掌;陶成章的活动范围除南洋外,主要是在江浙皖及福建和江西五省之间,所以,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被推为五省大都督,不过,这也只是革命党内部的一个任命。
为策应武昌起义,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对于在中国举足轻重的上海,陶成章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他立即派自己的大将李燮和赴上海,动员和策反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清朝的武装力量,同陈其美一起发动了上海起义。
要说这陈其美也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自从他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开展革命时,便将上海的革命形势弄得有声有色,不仅成为上海帮派的老大,身边还聚集起很多精英。
主要成员如何应钦、戴季陶、张群等人,当然,还包括他的侄儿,后来CC派的首领陈果夫,以及当时还叫蒋志清的蒋介石,当时他在陈大哥手下当团长,这些人以后都成为蒋介石日后最基本的班底。
对李燮和的到来,陈其美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自然对光复会的插足不满,但另一方面却又要借助光复会的势力来实现光复上海的大目标,所以,在这时,有着共同目标的革命党,团结一心,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力量。
按当时的商定,李燮和负责光复闸北和吴淞,而陈其美则负责市区暴动,没想到,陈其美进攻失利,人还被了抓了进去,是李燮和率军前来,拼死救出陈其美,为此,李燮和被推举为上海起义军的临时总司令,并成功地光复了上海。
上海一直是陈其美呼风唤雨的地盘,岂容外来的李燮和插上一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以同患难,却不能共天下;于是,陈其美利用帮会势力打压光复会,并坐上了沪军都督的宝座。
李燮和则根据陶成章的指示,在吴淞招兵买马,组建了光复军,在攻克南京后,又联络江浙革命军,组成了援鄂联军,准备前往武昌。
而陶成章似乎很看重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他力辞接任浙江都督,却在上海成立了光复军司令部,自任司令,准备同陈其美分庭抗礼。
南北议和成功,以前革命党内部的矛盾便凸显了出来,陶成章在上海的所为,肯定是引起陈其美极大的不满,而两派之间的矛盾也被激化;陈其美在逼走了光复上海最大的功臣李燮和以后,便将目标指向了陶成章。
在1912年1月14日凌晨二时许,陈其美指使他的小弟蒋介石,与光复会的叛徒王竹卿一起,潜入陶成章就医的上海广慈医院,将陶成章枪杀,时年陶成章年仅34岁,一代枭雄,就此落幕,而此时的中华民国才刚刚成立两个星期。
陶成章与陈其美的矛盾由来已久,他一生清廉,是革命党内有名的苦行僧,当然对江湖习气深厚、成天花天酒地的杨梅都督陈其美很有意见,多次在孙中山面前对其进行指责,.陈其美认为陶成章有意侮辱他而衔恨甚深,这也是日后暗杀的重要原因。
早年在同盟会开会时,当陈其美提出要分享陶成章辛苦从南洋募来的经费时,陶成章便直言不讳地说道:经费是要用来革命的,不能给你嫖妓用!惹得陈其美竟拔出枪来,要置陶成章于死地。
陈其美
暗杀是陈其美的长项,吊诡的是,几年后,陈其美自己也没有摆脱死于暗杀的厄运,几年后也被暗杀,还是小弟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这是冥冥中的天意,还是无意中的巧合,便说不清楚了,看来世间还是有因果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
陶成章死后,光复会失去了唯一能苦撑大局的掌舵人,没有了灵魂人物,便失去了凝聚力,从此,极具实干精神的革命派别光复会逐渐星散,正如章太炎所说,成章死,光复会亦暗而不彰。
陶君经营伟业,福被吾族,今不死于异族,却死于同种之手,岂命也夫。这是鲁迅在得知陶成章死讯后发文悼念中的词句,从中也表达了他对陶成章的评价,以及对革命党内部自我相残的愤慨之情。
但是,孙中山对陶成章之死还是表示的极大的悲痛,一方面,他表示要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愤。另一方面则力赞其为奔走革命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但是,在评价上,对陶成章的赞誉是远逊于陈其美的。
陶成章之死,明显是一桩革命党内部挟私复怨的黑历史,故而一直为各方所忌讳,特别是后来的杀手蒋介石上位后,更成为一个讳莫如深的禁区,以至于现在无论是在湾岛还是在大陆,陶成章的名字都少有人知,远不如他曾经的手下秋瑾和徐锡麟。
陶成章,宛如辛亥革命时期的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是十分地耀眼,他的死,说明政治斗争的复杂和残酷,也说明当时各派系间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已经到了毫无底线可言的地步,想想都令人后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