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资料(老子又称什么)

老子,男,汉族,姓、名,字,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师从殷商末臣之商容,于东周春秋末之周守藏室任吏(柱下史)、春秋时代思想家,隐居邢台广阳山。其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自然观方面,老子是一位原始的唯物主义者;在他的哲学中还包含着许多辩证法的因素。但他的思想,根本上是和没落贵族的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的局限性,使他推论的结果,只能理解自然界的变化为机械的重复循环的过程。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社会生活方面,他幻想回到原始公社时代的朴素的生活。他躲避现实;他对于音乐,和他对于所有其他的事物一样,一律采取着虚无主义的态度。因此,他的音乐思想和他整个的社会观点不能分开,在当时是极端地反动的。

2010年,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中国洛阳老君山举行,来自我国及日本、韩国、比利时等国家的百余名知名研究专家莅会。

生平

  • 出生于苦县

(约)公元前570 年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

老子确切出生地不详,关于老子故里的文字记载更是少之甚少,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的出生地是在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属河南省鹿邑县,《汉书》、《后汉书》及《资治通鉴》也沿用司马迁的记载,楚就是古代楚国,苦县就是今鹿邑县,出生时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公元前570年)。

  • 入周求学

(约)公元前554 年 洛邑(今洛阳市)

老子的老师商老先生教授老子三年后,向老子的母亲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后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 任守藏室吏

(约)公元前540 年 洛邑(今洛阳市)

老子在东周末年,为周朝的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又因为上朝的时候站于柱子下,又称呼为柱下吏。

  • 孔子问道于老子

公元前518 年 洛邑(今洛阳市)

公元前518年孔子与弟子南宫敬叔同去周国向老子问礼。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并授其上善若水等哲理。让孔子受益匪浅。孔子回国后向弟子说:"老聃,真吾师也!

  • 离宫归隐

公元前516 年 函谷关

周敬王四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 隐居广阳山

(约)公元前515 年 沙河市

据旧《沙河县志》、《顺德府志》和广阳山古碑记载,以及中国老子研究会专家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论证,认定广阳山就是老子昔年讲学、隐居修行的处所,并且邢台沙河市是老子在开坛讲经的第一道场。

  • 著《道德经》

(约)公元前510 年 函谷关(今灵宝市)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后命名为《道德经》或《道德真经》。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主要思想包括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

  • 再授孔子

公元前501 年 洛邑(今洛阳市)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 去世于狄道府

(约)公元前471 年 狄道府(今甘肃临洮县)

老子末年于狄道府(今甘肃临洮县)逝世。《庄子》文中载有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号而出 是老子老死于秦国的证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对老子的事迹已不能确定,将李耳、老莱子与太史儋并列,称老子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