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千年前古人就吃“鸳鸯锅”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考古发现:千年前古人就吃“鸳鸯锅”的相关内容: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考古发现:千年前古人就吃“鸳鸯锅”的内容,一起看看吧!出土的瓦当和制作瓦当的模具记者获悉,邢台内丘邢窑遗址群又有重大发现。4个多月前发现的这处窑炉群遗址的灰坑竟多达百个,出土窑炉烧制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考古发现:千年前古人就吃“鸳鸯锅”的内容,一起看看吧!

出土的瓦当和制作瓦当的模具

记者获悉,邢台内丘邢窑遗址群又有重大发现。4个多月前发现的这处窑炉群遗址的灰坑竟多达百个,出土窑炉烧制工具及各类残片约达20万件。在这里还发现了全国罕见的“隋三彩”、唐四彩”瓷片等珍贵文物遗存,其中一件“鸳鸯火锅”盆更是引人注目。

鸳鸯陶瓷盘有现代“鸳鸯火锅”的痕迹

发现1

历经1500年窑炉保存完好

昨日,记者在内丘窑炉群遗址区看到,相比四个月前,发掘区域增加了一倍多,曾露出地表的8个窑炉遗迹已经清理完毕,露出真容。

在遗址区的东侧,考古人员正对新发现的两个窑炉遗迹进行清理,不断有小车运出土方,整个窑炉的形制逐步呈现出来——窑炉门、火塘、窑床、烟道、烟囱等一应俱全。

窑炉内出土了20多万件瓷片和窑具等

“目前已经清理出11个窑炉遗迹,年代集中在北朝至隋唐时期,其完整性在全国很少见。”本次考古队队长、省文研所研究员王会民告诉记者,历经了近1500年,工作人员甚至发现了两座“穹庐顶”保存完好的窑炉,还有两座窑炉顶只是部分破损,这为将来恢复邢窑窑炉的形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现2

组合窑现身出土20万件瓷片等

日前,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群发现了一个“四合一”的组合式窑炉群遗迹以及一处含有大量瓷器残片的灰坑。

记者看到,新近发掘的考古区内,类似“组合式”窑炉不再是一组,在另外一个坑洞下也出现几个窑炉门相连的情况。“‘组合的窑炉’是这次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在全国尚属首次。在6月初的文化遗产日时,我们只发现了一组,如今已经有三组类似的窑炉结构出现。”王会民说,初步推测,这是古代烧瓷工匠充分利用先挖好的一个坑洞,在四面掏造窑炉,这样几个窑可同时烧制瓷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邢窑遗址群的窑炉完整性全国罕见

遗址区南侧的灰坑已经清理完毕,里面堆积着很多三脚的小支架及大量的瓷器残片。“灰坑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竟然达到了一百多个,构成了一道长长的灰沟,出土的瓷器残片、窑具等约达20万件。”王会民说,这些窑具与窑炉遗迹一起出现,为研究古人如何烧制各类瓷器提供了数据及实物佐证。

发现3

罕见“隋三彩”“唐四彩”瓷片

王会民介绍,在新近的考古发掘中,一些珍贵的文物遗存也被发现。“遗址区不但出土了瓦当,还有烧制瓦当的模子,刚好成套,十分难得。”王会民说着拿起一个莲花图案的瓦当,“这个莲花瓣纹饰瓦当形制大,中间的莲蓬也很逼真,规格很高,在古代应该是官府府邸使用的。”

在瓷器展陈架上,王会民欣喜地拿起两个色彩鲜艳的瓷器残片。“这个瓷片出土在隋代灰坑中,釉色为黄褐色和绿色为主,是典型的‘隋三彩’作品,全国也很少见。”王会民说,而另一个瓷器残片从棱角形制推测,应该是一个瓷枕的残片,具有蓝、白、黄、绿四色,则是“唐四彩”的代表。

发现4

分餐陶盘有“鸳鸯火锅”痕迹

在修复的文物展陈架上,记者看到一个灰色的陶瓷盘很别致,盘子下部为一个支撑的立柱,陶盘的中间被陶片一分为二,很像现代的“鸳鸯火锅”。

“这个陶盘叫做鸳鸯筒足盘,和我们现在的鸳鸯锅是一个道理,这说明我们的古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讲究分餐了,陶盘的两边可以放置辣、不辣的两种菜肴等。”王会民说。

此外,不少瓷器残片底部有“盈”、“翰林”的落款。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邢窑在唐代时为官窑,这些带落款的瓷器残片,说明当初是专为朝廷的“大盈库”、翰林院定制烧造的贡品。王会民表示,也可能是当地工匠推销瓷器的一种贸易手段。

 保护

不宜参观全天坚守保护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考古发现:千年前古人就吃“鸳鸯锅”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