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军的历史(西北29军简介)

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军队是29军,但实际上关于这支抗战的队伍,人们都有极大的误区,例如,在人们的印象中29军就是西北军,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真正的西北军早在中原大战后就土崩瓦解了,而其残部改编成的各支军队中,最出名的、最成功的、最具影响力的就当属29军了。那么西北军和29军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29军又有着什么样的前世今生呢?

这一切要从民国初年开始说起,1914年,袁世凯手下的亲信陆建章组建了陆军第七师。并任命了自己的内侄女婿冯玉祥担任一营营长(这个营中有一个哨官就是后来29军的军长宋哲元)随后这个营扩编为第16混成旅,后来著名的喜峰口前敌总指挥赵登禹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的。1915年,袁世凯称帝,蔡锷等爱国将领组织护国军,反对这种逆历史潮流的倒车行为。对护国军同情的冯玉祥私下与护国军达成协议,并没有直接参战,这为其不仅赢得了声誉,也保存了实力。

随着实力的壮大,1924年,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组建了国民军。1925年,冯玉祥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所以其控制的国民军一军多驻扎在甘肃、陕西等地区,被称为西北系,西北军的名称由此而来。1926年5月,冯玉祥在南口大战由奉、直、鲁、晋等各派军阀组建的讨赤联军,吸引了大量北洋军阀势力,为大革命做成了贡献,同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组建国民联军,部队经宁夏入甘、陕,策应北伐军。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将冯玉祥所指挥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

陆建章

随着北伐战争进行,冯玉祥的西北军已经区域不限于西北地区,而是控制了包括河南、山东在内的等数省,军队达到数十万,但是,此时老军阀虽然覆灭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与蒋介石矛盾却越来越激烈,导致了中原大战的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西北军失败,这支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的军事集团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这其中原因很复杂,客观上有三点,一是最早表示中立的张学良进行调解,打破了中原大战双方的焦灼与平衡;二是蒋介石通过金钱对反蒋集团的瓦解;三是1928—1930年,作为西北军主要根据地的豫陕甘三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冯玉祥坚持了其一贯的军事第一思想,使正在进行的救灾赈灾工作无法进行。而蒋介石拥有雄厚财力,最终导致民尽饥民,匪尽饥匪,兵亦将无所得食而尽成饥兵。

但是更主要在于西北军内部。首先西北军将领多出身草莽,入伍前识文断字的都是少数,缺乏稳固根据地、发展经济的人才,1925年3月,冯玉祥曾在张家口成立西北银行,竟然缺乏相应人才,冯玉祥只能任命曾任军需官的过之翰为经理,1926年,冯玉祥被直奉联军击败,向西北败退。解决士兵吃粮饷、医药的又是过之翰。这不仅说明过之翰能力出色,也反应了西北军经济方面人才匮乏。

其次是时西北军内部,冯玉祥与部下将领以及将领与将领之间的矛盾。西北军是由冯玉祥呕心经营,创办的军队集团。宋哲元、韩复榘、孙连仲等大小将领更是冯玉祥一手提拔栽培的,所以,冯玉祥在西北军里有绝对权威。冯玉祥本人可以说是爱兵如子,士兵也很爱戴他,这就导致了其本人虽然接受了很多先进的思想,西北军仍是一种旧式军队。如果把西北军看成一个大家庭,冯玉祥就是家族中的大家长。他做事情唯我独尊,有时候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缺乏民主、尤其是缺乏和军官必要的交流。无论是哪位将领,他都像对待自家的子侄一样,体罚(罚跪、罚站)立威,部下多敢怒不敢言。而冯玉祥部下之间也矛盾重重,西北军内部派系林立,如宋哲元出兵河南之时,就发生了刘郁芬因怕他回西安主持省政,而不配合其军事行动的西北军内耗事件。

冯玉祥

中原大战战败,西北军瓦解,西北军的将领宋哲元、韩复榘、孙良诚等人分别将一部分西北军进行改编,形成了新的军队。而其中当属宋哲元的29军最为著名。这支部队是由西北军败退到山西的张维藩、冯治安、赵登禹等部整合而成,当时这些将领共同推举宋哲元为军事长官,这是为什么呢?

宋哲元(1885—1940),山东乐陵人,字明轩。宋家本身是书香门第,他的先祖宋磐曾在明朝做官(百度百科错写了宋磐在清末民初做官)。但是家族在清末受到了文字狱的牵连,不能考取科举。所以,他的父亲只能教书为生,家境贫苦。后来,其父在陆建章家教书时,听说武备学堂招生。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宋哲元,宋哲元便报考的武备学堂,弃文从武,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宋哲元跟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成为了西北军的五虎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将领。

宋哲元人品也十分令人敬佩。西北军内部有很多将领互相结为兄弟,来拉帮结派。而宋哲元却没有和任何人结拜过,却依靠自己的正直受到了很多袍泽的尊重。如中原大战后,张自忠的部队损失很小,成为了西北军各路将领拉拢的对象,他曾对投靠哪位将领有过疑问,就亲自到天津去请教了自己的老上级石敬亭。石敬亭对张自忠说宋老成可依,孙(指孙良成)轻佻难与共事。可见宋哲元的人格魅力对吸纳人才的作用,甚至连西北军重要的经济人才过之翰也自愿前来担任军需官。

所以,论资历和人品,宋哲元相比于当时流落山西的其他将领都略高一筹,也就不奇怪他为何受到推举了。可是,山西的宋哲元部每月仅靠阎锡山拨的十六万晋钞维持,经过诸将商议,向张学良求助。张学良知宋哲元的指挥才能,决定收编这支队伍,部队改称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之后不久,国民政府军队进行了编制的统一,东北边防军第三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此时,二十九军全军共四万人左右,驻扎于山西、察哈尔两省,下辖三个师:冯治安的三十七师、张自忠的三十八师和刘汝明的暂编第二师。宋哲元因曾领导过多次战役,有着丰富的作战及练兵经验。

当时,二十九军补给缺乏,宋哲元便仍以旧西北军的训练为依据,特别重体能及射击。值得一提的是,宋哲元本人自幼习武,据家人回忆,他健步如飞,走路速度极快。为加强部队机动力,宋哲元就训练部队掌握飞毛腿的技能,最高纪录可日夜不休,行军90公里。为练兵,宁可军官欠饷,也要冬天给士兵穿棉衣,每人配备两双鞋。为针对当时29军的武器匮乏的情况下,宋哲元结合西北军的传统和山西盛产煤铁的优势,打造了800把大刀,又从北平请来武术大师李尧臣,创造无极刀法,训练出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大刀队。

宋哲元

新成立的29军内部十分的复杂,除了原西北军,有日军的渗透、还有原属北洋系的秦德纯、甚至有中共地下党担任29军军官,如过家芳。对于中共,宋哲元非常同情。他曾反思、总结西北军的失败原因在于打内战,所以他提出了从此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原则。蒋介石曾以富庶的安徽诱惑宋哲元,但宋哲元明白这是为了让他去围剿红军,拒绝了安徽省主席的任命。后来地下党营救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的政治犯,宋哲元也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但对日寇,宋哲元十分痛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曾向张学良上书请缨,但未获得批准。1933年长城抗战时,宋哲元被任命为第三军团总指挥,他提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率军用大刀和手榴弹和日本军的机关枪大炮拼命,以近战、夜战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喜峰口、罗文裕的胜利,从而暂时保住了华北地区。当今网上流传着29军不是用的大刀队,而是用的手枪队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据笔者考证,29军成立时,收编了一支原属西北军手枪队,但这支手枪队只有四五百人,并且装备残缺。长城抗战期间,29军两大主力,37师、38师,各有一个手枪连,根本不可能只是依靠手枪打败日寇。根据当时参战的过家芳回忆,29军一般的部队只有营长以上才能配备手枪。并配发三颗子弹,想象一下,靠少数的手枪能够打败日寇吗?并不是说大刀比手枪厉害,而是没有手枪可用。

长城抗战后。中日签订《塘沽协定》。中央军的势力退出了华北地区,而这时,幸得29军填补了这一军事真空,才没有让日寇计划得逞。面对29军,日寇改变策略,利用齐燮元、张允荣等汉奸想方设法地挑拨张自忠与宋哲元的关系,从内部瓦解29军,这也就导致了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的迅速沦陷。

之后,29军又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在抗战的战场上南征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