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堂简介(老兵王建堂)

十四年抗战期间,我国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上到集团军总司令,下到普通的士兵,每一位都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打退了日本侵略者,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和平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先辈用热血换来的和平。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抗日战争时期普通老百姓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建堂,是一名川军,因为背负死字旗出征而名震天下,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民族英雄。那么,民族英雄王建堂后来的结局怎么样呢?

王建堂出生于1912年,四川北川人。俗话说无川不成军,王建堂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千千万万的川军之一。王建堂自小成长于北川,祖辈都是读书人,不过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即便这样,王建堂的父亲依然把王建堂送入私塾,让他接受教育。

成年后的王建堂在镇上担任了一名普通的文职人员。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大地遭到日本铁骑的蹂躏,消息传到北川后,以王建堂为首的100多名热血男儿群情激昂,发誓要出川抵抗日本侵略者。

王建堂弃笔从戎,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自称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众人推举王建堂为首领,王建堂带领这支队伍向当时的北川县长成云章提出,希望自己能带领队伍上抗日前线,奋勇杀敌。这等爱国行为县长自然是鼎力支持,县政府顺便还把他们的队伍取名为安县特征义勇队,并且专门把县里的游艺场划分出来,供这支队伍训练。

王建堂出征之前,他的父亲特意从老家寄来了一个包裹。因为王建堂平时训练队伍,所以这个包裹直接被寄到县长手里。县长拿到包裹后打开一看,不禁热泪盈眶。原来包裹之中有一面死字旗,旗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左右两行写着王建堂父亲对王建堂殷切的期望。

这面死字旗是王建堂父亲特意寄给他的,并告诉他要勇往直前,为国家尽忠。在战场上如果受伤,就用这面旗擦拭伤口;如果捐躯,就用这面旗包裹尸身。即使过去这么多年,死字旗上的话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让人不禁敬佩王建堂父亲的深明大义。

王建堂得到这面死字旗后豪气顿生,之后他率领队伍出川奔赴抗日前线,加入29集团军44军,先后担任了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务,并且参加了武汉会战、洞庭湖狙击战等多场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抗日战场上,每逢受伤,王建堂就遵循父亲嘱咐,用死字旗擦拭伤口,这面死字旗也多次染上王建堂的鲜血。可惜的是,因为战乱,这面死字旗最终遗失在战场上。不过,王建堂却因为背负死字旗作战而愈战愈勇,成为名震天下的抗日民族英雄,并且还幸运存活下来。

解放战争末期,王建堂跟随部队在成都起义,正式加入解放军。被解放军收编后,王建堂因为年龄偏大,而且他连年征战,渴望回到家乡,最终,王建堂被安排回到北川老家,从事农业生产。

因为王建堂曾经隶属于国民党,所以他回到老家后经历了多次批斗,曾经的抗日英雄王建堂只能靠给人打零工过着孤苦的日子。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建堂终于被平反,并且得到接济,还成为北川县政协文史资料会委员,每月23元工资。即使这样,王建堂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最终于1992年在孤苦贫困中去世,终年80岁。

王建堂的不幸有时代的原因,写他的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未来我们要以此为教训,善待我们的民族英雄,因为和平的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