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一般无二,为何他有如此神通,曾经却籍籍无名?而他死时,如来佛祖又何故连连叹息?
《西游记》中能够变化的妖数不胜数,都没能逃过猴子的火眼金睛。但这个六耳猕猴不仅看不出破绽,众神诸仙也分辨不出真假,这个赝品的出身绝非简单。带着疑问,我们在原著中寻找答案。
真假美猴王
初闻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的出身确实不简单,如来曾言: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
天地间有四大妖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六耳猕猴是与之齐名的妖猴之一,统称混世四猴。
混世四猴
初见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在孙悟空第三次赶走之后出现,
第一次:唐僧初识悟空,只因打死了强盗,首次将悟空赶走,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
第二次:白虎岭三打白骨精,唐僧念了紧箍咒,二度将悟空赶走;
第三次:悟空打死了一群强盗,唐僧又念了紧箍咒,三度将悟空赶走。悟空不久便去而复回,唐僧再念紧箍咒,悟空疼痛难忍最终离去,并没有回水帘洞,而去了南海找观音。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行者垂泪再拜道: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从大闹天宫到受困五行山,从皈依佛门到西天取经,可谓是艰难险阻、磨难重重,但悟空都不曾屈服,这次潸然泪下,说明真的伤心到了极点。
三打白骨精
行者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
这里是悟空心历的一次巨变,孙悟空本来心志坚定,但是经历过三次驱赶,彻底动摇了他的信念,打算褪下金箍,从此不再取经,回水帘洞做回自己的山大王。
话说悟空走后,唐僧师徒再次赶路,途中八戒走失,沙僧去寻八戒,悟空再度返回,一言不合打晕了唐僧,拿走了行李,回了水帘洞,这也是六耳猕猴正式登场。
六耳猕猴的目的不仅仅是想化身悟空,更是想要组建一支新的取经队伍,取而代之。西游记中什么妖怪没见过,但是上来就抢猴子饭碗的,这还真是头一个。
悟空求菩萨褪下金箍
何为灵明,何为六耳
何为灵明?明朝王守仁言: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灵明就是内心,这正是所谓的人心本善。
何为六耳?悟空曾夜入菩提后院,求教长生秘法: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一人两耳,两人四耳,有第三者才是六耳,指的是三心二意,也是人心中恶的一面。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悟空心中的善念是褪去金箍,放弃成佛,从此逍遥;而心中善念的妥协,也就助长了恶念的滋生,正如六耳猕猴说的那样:无我你去不得西天也。,六耳猕猴之所以要自建取经,取而代之,就是想说:没有唐僧,他一样去得西天取经成佛。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标题已经道破,六耳猕猴正是悟空他自己,是他在心灰意冷时,心魔放出的身外化身。其实他一直都住在悟空的内心深处,是他的另一面,所以他才与悟空一般无二。尽管如来曾说混世四猴,但是人性本就是善恶一体。
真假难辨
佛祖的叹息
六耳猕猴死时,如来佛祖却是连连叹息,不断善哉。六耳猕猴是悟空所有磨难中,最艰难的一难,从六耳猕猴被棒杀的那一刻起,悟空也就亲手斩断了过去,悟空未来也就只剩一心向佛一途了。佛祖叹息的是,这坚决的一棒,曾经在花果山逍遥自在、天真烂漫的美猴王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有舍才有得,是圆满,也是遗憾。
六耳猕猴之死
真假美猴王是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悟空自此恶念已除,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是悟空心境的一次升华,从此一心取经,一念向佛,掌控了本我达到了超我的境界。而有的读者居然认为,打死的是灵明石猴,活着的是六耳猕猴,就完全背离了作者的初衷与邪不压正的价值观,只能是市井之谈,一笑了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