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类认知!我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超越人类认知!我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的相关内容:LB-1的艺术想象图(喻京川绘)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

LB-1的艺术想象图 (喻京川绘)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

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北京时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这项重大发现。

颠覆认知的恒星级“黑洞之王”

黑洞是一种本身不发光的神秘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也无法从它身边逃离。根据质量的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这其中,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居民”。

天文学界推测,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然而,目前恒星演化理论预言: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只能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而且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也仅在银河系发现了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质量均小于2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显然,这颗新发现黑洞的质量已经进入了现有恒星演化理论的“禁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刘继峰表示,这项新发现可能意味着有关恒星演化形成黑洞的理论将被迫改写,或者以前某种黑洞形成机制被忽视。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台长大卫·雷茨评论,“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这一非凡的成果,将与过去四年里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及欧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的双黑洞并合事件一起,推动黑洞天体物理研究的复兴”。

LB-1和引力波并合事件、X射线方法发现的黑洞的质量分布

“光谱之王”追逐“黑洞之王”

这颗恒星级“黑洞之王”是怎样被发现的?刘继峰告诉记者,700多天的追逐之路饱含了艰辛和精彩。

从2016年秋季开始,国家天文台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历时两年监测了一个小天区内3000多颗恒星。

结果发现,在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中,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色恒星,围绕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做着周期性运动。不同寻常的光谱特征表明,那个“看不见的天体”极有可能是一颗黑洞。

研究人员随即进行了“确认”。他们通过西班牙10.4米口径加纳利大望远镜和美国10米口径凯克望远镜,进一步确认了双星系统的光谱性质,计算出该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70倍。

LAMOST望远镜与星空

开创黑洞研究新纪元

为了纪念LAMOST在发现这颗巨大恒星级黑洞上做出的贡献,天文学家给这个包含黑洞的双星系统命名为LB-1。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之久的监测时间里,LAMOST共为这项研究做了26次观测,累积曝光时间约40个小时。

“这颗‘黑洞之王’的发现充分证实了LAMOST望远镜强大的光谱获取能力和超高的观测效率。”刘继峰说,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口径望远镜来寻找这样一颗黑洞,同样的几率下,则需要40年的时间。而LAMOST拥有4000颗“眼睛”,一次能观测近4000个天体。

“而且,像LB-1这样的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利用常规X射线方法搜寻这类黑洞是行不通的。”刘继峰表示,接下来,利用LAMOST极高的观测效率,天文学家将有望发现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开创批量发现黑洞的新纪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超越人类认知!我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