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乱时期,都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时期。正如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太史慈说的那样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时势造英雄,乱世给了英雄们大展宏图的舞台,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好机会。在古代,出将入相、拜将封侯一直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君主们往往会对居功至伟的将军们赐予爵位,拜将封侯。侯这个爵位起源于西周,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到清朝还保留这这种爵位。而有一种爵位,只出现于战国时期,这种爵位便是君。获封君这种爵位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宗室的公子,例如战国四大公子的信陵君、平原君等人。
还有一种人,便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大将,例如武安君、马服君。一说起武安君,相信不少读者都会脱口而出——白起。所谓武安君,以武安天下,谓之曰武安。其实并不是只有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战国时期一共有四位武安君,这四位武安君无一例外都践行了其封号以武安天下的信念。这四位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苏秦、项燕。既然四人都被各自的君主封为武安君,那么哪一个是实至名归的武安君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对比一下四人的履历,到底哪个最名副其实。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人气最高的秦国武安君——白起。作为统率秦国虎狼之师的武安君,白起参与了秦昭襄王其实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据考证,白起一生征战七十余仗,未尝败绩。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围歼二十余万韩魏联军,魏国大将被斩首。伊阙之战彻底将魏国和韩国打废,扫平秦军东出的道路,自此秦国东出再无障碍。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攻入楚都郢城,烧毁了楚国宗庙。楚顷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宣布迁都,南方霸主楚国从此日薄西山。公元前259年,长平大战爆发,白起在泫氏谷底歼灭赵国二十余万士兵,随后又坑杀二十余万降卒。白起自此名震天下,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正式被封为武安君。白起的军事指挥艺术充分体现了其战国时期兵家的集大成者。他非常擅长分析敌我双方的差异和态势,随机应变,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在对阵韩魏联军于伊阙之时,白起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在对楚国的进攻中,白起直捣楚国都城,附带着使用水攻。在长平大战中对阵以赵括为统帅的数十万赵军,白起给点甜头诱敌深入,使赵军脱离既定的地形。然后分割包围赵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最终使赵军突围无望转而投降。接着我们说说楚国的武安君项燕,项燕是楚国的将门世家,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项羽便是武安君项燕的孙子。秦王嬴政二十二年,秦国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大军准备入侵楚国。武安君项燕采用避实就虚的打法,尾随秦军,趁机攻入李信营地,斩杀了数个秦军裨将,李信大败而逃。秦王嬴政二十三年,秦国以王翦为大将,率六十万秦军准备进行灭楚之战。
楚国朝不保夕,楚王负刍仍令武安君为将,倾楚国全力与之。秦将王翦避其锋芒,采取坚守不出疲敝项燕的战术。秦楚两军相持日久,楚军士气涣散,王翦伺机突袭楚军。武安君项燕猝不及防,仓促应战,随即战死。在武安君项燕战死后的第二年,楚国随即灭亡。我们接着来说说第三位武安君苏秦,苏秦与其他几个武安君不同,他是一名纵横家,俗称说客。苏秦师出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多年。不过学成后起初并没有受到列国重用,穷困潦倒。随后苏秦游说列国,提出东方六国合纵一起抵抗虎狼之秦的方案。苏秦的这一方案受到赵武灵王的极大重视,并封苏秦为武安君。
苏秦随即组建六国合纵,出将入相,且被六国皆封为丞相。苏秦任武安君组织合纵抗秦期间,使得秦国二十年无法东出。最后一位武安君的名气也非常大,项燕死后楚国便灭亡了,此人死后赵国便灭亡了,他便是赵国最后的长城武安君李牧。李牧是赵国末期唯一能同秦国抗衡的名将,一直都有李牧若亡,赵国必亡的说法。李牧早年在赵国北部抵御匈奴,后来因为秦国的大举入侵不得不南下。秦军兵分两路,李牧遂采取北攻南守的方略,集中兵力避实就虚的方法。李牧连战连捷,秦军大败,寸步难行。李牧重创秦军,因此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秦国将李牧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遂使用反间计。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随后李牧惨遭杀害。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同时也是赵国乃至山东六国最出色的名将。李牧指挥的一系列战役,皆能重创敌军,且自身未尝败绩。既然四位武安君皆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那么谁最名副其实呢?在作者看来,毫无疑问是李牧最名副其实,李牧所取得的各种胜利,皆是在赵国已经摇摇欲坠的时期。且无论李牧是对北方的匈奴,还是咄咄逼人的虎狼之秦,皆能够做到完胜而归。同时也是继马服君赵奢以外,唯一能使秦国大败的名将。身为武安君,李牧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