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中国著名神魔小说,它所塑造的猴子形象孙悟空可以说是流传百代,家喻户晓。只要提到猴子,中国人的脑海都可以联想到那个手持金箍棒、不屑天道而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作为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孙悟空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他们都浓缩着中国的猴文化。孙悟空的形象也映射出猴子的形象,灵动、活泼、不羁。所以有许多与猴有关的成语,如尖嘴猴腮、猿猴取月、弄鬼掉猴,表现着猴子的戾性、好动、调皮、聪明,刻画着神似美猴王孙悟空的不羁形象,灵动自如、野性如常。
猴类在动物界属于灵长类,是进化最高级的一类。猴子像人类一样有着发达大脑,眼眶朝前,四肢灵活,可分开的手趾能作抓取食物、使用简易的工具和攀爬树枝之用。手指或脚趾大多能与其他的脚趾或手指对握。一般来说,猴子的分布有按两个标准,一个是按区域,在地域上看猴子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暖地带;另一个是按鼻孔的构造。它们一般在树林间栖息。每至斜阳倾颓,猴子就喜欢于此时啼叫,所以古人将其称之为"申猴"。灵长目中的很多种动物都可称之为猴,比如猕猴、马猴等。"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闲。"猴子灵动的身影在古诗词中多可见到,它是构成中国文化的一位重要角色。
猴与"侯"——吉祥聪明
活泼灵动的猴亦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它在谐音上与侯挂钩。猴子无臀,经常坐不住,十分好动,有统计表示在社会上经常换工作的人当中属猴的最多。猴子天性善变多谋,狡猾伪善,一如古时各自盘踞一方的诸侯,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的事各尽己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把各自领据一方的霸主形容为一群善于指挥、应变的猴子王。所以诸侯里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字旁去除,成为代表人的"侯",侯字就是这样来的。
在古籍中猴子有许多别称,如果然,禺,独,狨等。《白虎通》上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表示等待、观望之意。汉族普遍认为,猴是吉祥之物,猴与侯谐音,因而在许多图画中用猴子的形象来表示封侯。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展现的是"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马上封侯"表示的是"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同坐在一棵松树之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传达出"辈辈封侯"的含义。典型的是一只大猴子背一只小猴子的图画,体现着世世代代都能得升官进爵,富贵满堂的愿望。
封侯当官,表达了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心中对利禄功名的追求。关于封侯拜将可追溯于秦汉时代,封侯为"猴"增上了一种吉祥的象征寓意。可是,到了唐代观念发生变化,这体现在诗人李白:"生不愿万户侯"的诗句中。在"猴"与"侯''的联系中,透露出古人特有的普遍心态,闪烁着吉祥之光,谱写着中国古时特有的猴文化。
不羁灵动,胜利大好
革命征途中,毛主席曾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样描写孙悟空斩妖除魔的豪迈诗句来书写革命即将胜利的大好局势。
作为猴子的经典形象,孙悟空成了中国人心中抹不掉的浓重一色,将一股英雄的气概留在中华文化的天空中。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集大多数猴子身上灵动、不羁、活泼的特点于一身,他由吸取天真地慧、日精月华的石头所化,故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不屑世俗之规;他为了自由而战,全身流动着一股勇敢的热血,试图打破地府天规设下的种种捆绑在世人身上的枷锁。
如果说天庭象征着明代腐朽的封建朝廷,那么这只孙猴子或许就象征着推翻它的一股桀骜不驯的力量。猴子是向往自由的生灵,那么《西游记》的孙悟空就把猴子身上的种种不羁、好动、灵气拔高到一种极致,并赋予了他一种豪迈与勇敢。英雄做事不为私欲,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只是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无限渴望,也是为了庇护、造福他身后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如生死簿除名一事;英雄不卑躬屈膝,向权势磕头妥协,孙悟空不满弼马温的卑官贱职,自称齐天大圣与天庭分庭抗礼,大闹天宫,打翻玉帝龙椅,是何等一种气魄。
京剧大闹天宫
往后取经路上为解救师父与妖魔斗智斗勇更彰显着一份责任,一股勇敢,以及活泼乐观的心态(属猴的人和孙悟空一样都性情英勇,对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责任心强,自信而活力四射,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心理)。回想革命年代,无数烈士也正像孙大圣一般,为了国家的独立自由,人民的幸福担当起了一份份勇敢与责任。他们救人民于水火,与人民共同见证旧的中国的黑暗逐渐散去,新的中国的黎明曙光逐渐到来。这种犹如降妖除魔、历经万苦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成功的精神正好展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推动我们民族复兴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结语
不论是猴与侯还是猴王孙悟空的不朽形象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生活上的启发:面对困难,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种勇敢,一种敢于与困难进行不屈不挠地斗争的精神;解开附在人生的层层枷锁,看到不断变得更加自由开阔的明天,这样,我们方能修得人生的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