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长安的模样: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同街的邻居,为何称为街坊?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身在长安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某天清晨,登上乐游原上的观音台,一下子被眼前都城长安的壮丽景色所打动,不禁浮想联翩,诗思泉涌,于是写下了一首七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登高眺望长安城的情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这首七绝就名为《登观音台望城》。诗题中的观音台,指的是唐长安乐游原上观音寺(后改名青龙寺)内的高台。观音,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从梵文本译为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称观音。诗中的十二街,在此为虚指。入朝火指的是官员早起上朝时打的灯笼或火把。
白诗的前二句用围棋局菜畦作喻,描画长安城整饬、匀称的布局,笔直、宽敞的街道;后两句笔锋转向唐都政治活动的中心即大明宫,写早朝情景,以一条星宿为喻,写出火把之多,官员之众,仪礼之盛。该诗通过精心选景和贴切的比喻,表现了唐都长安壮丽、隆盛的景象,宏伟庄严的气势,言简而意丰。
白居易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长安城千百人家的分布像围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地。远远地就可以辨认出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的灯火,宛如夜空中一道星宿直达大明宫。
长安即今日之西安,由于其东有函谷关(河南灵宝)、南有武关(陕西丹凤)、西有散关(陕西宝鸡)、北有萧关(甘肃固原),故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关中之地,形势险要。占据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历史上的西汉、隋、唐等朝代都建都长安。
那么,经历过两汉及隋朝的经营,到了唐朝时,都城长安又是啥模样呢?对此,辛勤劳动的考古工作者,给现代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经过考古世家们的多年发掘与研究,唐代长安城的规模已大致清晰。
唐时的长安城为长方形,鼎盛时期城内面积约84平方公里(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比西安现存城墙(明代城墙)所圈的西安城几乎大了十倍。城墙由板筑夯土而成(即俗称的干打垒),四周城墙高达6米,墙基厚9米至12米。城墙共开有十二座城门,每边三座,以南边的明德门规模最大。据考证,明德门东西长56.5米,南北18.5米,有五个城门洞,相当雄伟。
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由这些大街划分的一块块象菜畦一样的面积叫做坊,长安城共有一百一十坊,每个坊都有名字。坊内是房屋建筑,即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唐代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在长安的坊里生活过。例如,韩愈住靖安坊,柳宗元住亲仁坊,褚遂良住平康坊,魏征住永兴坊。而作为京漂的白居易,在长安城内常常搬家,先后在新昌坊、宣平坊、昭国坊及常乐坊住过。
白居易居住的常乐坊,不是紧邻皇城的长乐坊,而是长安外郭城坊里之一,位于朱雀门街东第五街街东从北第六坊:东界郭城,西邻东市,南邻靖恭坊,北邻道政坊。《长安志》载,此坊南北长三百五十步(约合514.5米), 东西宽六百五十步 (约合955.5米) 。
因为,唐都长安是由街与坊所组成,所以,后世之人,才将同街巷的邻居,称为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