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前257年),一称公孙起,郿邑(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又称公孙起,是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据唐人白居易说,白起(公孙起)是楚平王子米健的直系后裔
出生于白起的时代,是秦国国力日强的时期。秦朝十二年(前295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谋天下的战略,强将成为秦国最迫切需要的人才。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即位后继续贯彻商鞅变法国策,全面实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人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白起以善用兵而闻名,并得到秦国新任丞相魏冉的推荐,逐渐被昭襄王任命。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发动攻韩之战,先派寿率军攻韩,再以左庶长白起代替向寿攻韩,攻韩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和东周联军为了阻止秦东进,扼守崤函。升为左更的白起率军击败东周军,然后与韩魏联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附近)作战。他采用避实攻虚、先弱后强的战术,设置疑兵与韩军对抗,用少量兵力钳制联军主力韩军;然后集中精锐,用主力攻击弱势魏军。魏军无备,仓促应战,迅速惨败。韩军震慑,翼侧暴露,被秦军攻击,不战自败。白起以不到韩魏联军一半的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攻占伊阙,俘虏魏将犀武(即公孙喜),攻占五城。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战后,韩魏精锐丧失,被迫献地求和。随后,白起又渡黄河,攻占韩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以东至乾河(今山西垣曲东)的土地
伊阙战后,韩魏门户大开。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升任大良造的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得魏城61座,为秦东出萧函奠定了基础。秦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魏国元(今山西元曲东南),随后归还魏国。之后攻占韩国手工业区宛(今河南南阳)
秦昭襄王18年(前289年),魏冉、白起率军攻占魏河内(黄河以北)61个城市。从那以后,韩国和魏国变得更加虚弱,再也无法有效抵抗秦国的进攻[76]。秦昭襄王21年(前286年),秦昭襄王27年(前280年)白起攻打赵国,斩首3万(一2万),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伊阙战争结束后,秦国打算展开南方攻势,继续削弱楚国衰落。27年(前280年),司马错率秦军从陇西(陇山以西)出发,沿巴的涪水顺流而下。在巴蜀补充兵粮和舰船后,他一举占领了楚国黔中郡(今湘西和黔东北)。楚国被迫割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汉北(汉水以北)28年(前279年)给秦朝昭襄王,秦国再次伐楚,白起率数万秦军从武关方向大举攻楚。当时楚顷襄王靠国大,不敬政,国中上下离心,守备虚弱。白起决定死战,迅速深入楚国腹地,先夺取邓(今湖北襄樊北),接近楚国营都北部的战略要地严(今湖北宜城东南)。严是楚的别都,也是营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的门户,势在必保。楚顷襄王增派楚军主力拼死守城。白起采用引水灌城的方法,在燕城西筑堵水,将西山长谷水(即蛮水,又称燕水)引入长渠(后人又称白起渠),将水从城西灌入城东。楚国军民溺水数十万人,楚军主力遭受重大损失。严成也陷入白起,带领军队转向西南,攻占了位于英都上游的西陵(即夷陵,今湖北宜昌南),切断了英都与吴军的联系。
秦昭襄王29年(前278年),秦军穿插在楚军后面,大打破楚军,占领楚国营都,下令放火焚烧西陵楚王陵,以打击楚国的士气。随后乘胜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安陆(今湖北安陆南)南攻洞庭湖及其南部,楚军溃不成军,先后退至城阳(即成阳,今河南息县西北)、陈(今河南淮阳)。秦国以营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民安集,故名武安)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白起和蜀中郡守张若率军攻占巫郡和江南地区,在此设立黔中郡。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前276年),白起伐魏,攻占两城。
三十四年(前273年),赵、魏共攻韩国北部重镇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韩国向秦求助,赵襄王派白起、魏冉、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以平均每天行军百里的速度进行长途攻击,突然出现在华阳战场上。赵、魏联军措手不及,遭遇大败。他们俘获了赵、魏等国的将军,斩首13万元,魏将芒卯败逃。又与领兵来援的赵将贾偃交战,溺死赵卒二万人。最后,魏国被迫向南阳和秦国求和。
秦昭襄王43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汾水畔的邢城(今山西曲沃东北),攻占五城(一作九城),斩首五万。
秦昭襄王44年(前263年),白起占领了位于太行山南部的韩国南阳地(现在太行山南部和黄河之间),目的是切断韩上党郡与其南半部的联系,夺取上党。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首都的道路被切断。为了求秦国息兵,韩桓惠王命令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冯婷不愿降秦,便遣使投降赵国。根据平原君赵胜等人的计划,赵孝成王封冯婷为华阳君,派平原君上党接收土地。同时,他派廉颇将军驻扎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防止秦军进攻。
赵国接受上党,点燃了秦赵长平战争的导火索。47年(前260年),秦国将军王龁攻打韩国,夺取上党,然后攻打赵。此时,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条防线:第一条是空仓岭防线,第二条是丹河防线,第三条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数十英里,星罗棋布,相互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期间,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占领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赵军落后于空仓岭。他似乎努力加强南北两翼,以遏制深入的敌人。结果,他失败了。最后,空仓岭南北几十英里的防线西垒墙(一个西长垒)完全陷落。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惨重。廉颇重新分析了敌我的情况。他看到地形因素对赵军不利,秦国的供应线比赵军长得多,物流保障比赵军难。他决心放弃丹河西岸不易防守的阵地。全军收缩到丹河以东的第二道防线,筑起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挫败秦军的精神,坚持改变。从坚持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如何攻打都无法突破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
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战国策·齐策二》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齐不听。赵国无法继续支持战略。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战争持续了三年。20万军队的巨额消费完全暴露了赵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弱点,更渴望结束战争。此外,赵奢在与之战中击败了秦军,这使得赵国很幸运。如果他集中精力决一死战,也许秦国并非无法战胜,所以他改变了自己的战略,用赵括代替了廉颇。
与此同时,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秦昭襄王还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面对轻敌对手,白起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术。他命令前沿部队作为诱敌任务。赵军进攻时,假装输了,撤退了,吸引了赵军进入秦军主力建造的袋埋伏圈;然后从侧翼派出两名奇兵,一名是25000名轻兵。他们长途跋涉,绕着赵军,袭击了赵军最后一道防线百里石长城。百里石长城所在的山脉突兀横跨平原,一边通往长平前线,另一边通往赵国大后方。由于赵军盲目进攻,重兵聚集在前线,导致后方兵力空虚。秦军趁赵军没有防备,夺走了赵军,切断了长平的赵军和后方。这是赵军陷入危机的开始。秦军出人意料地穿插在赵军身后,攻占百里石长城防线,反映了白起一贯的战术风格,深藏不露,避实攻虚。
在秦军袭击百里石长城的同时,秦军在长平的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8月,一心一意寻求决战的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威胁赵军,楔入赵军领先部队与主力之间,等待分手的机会。赵括没有意识到在他面前有一个巨大的口袋秦军预设阵地。这时,白起派出了另一名奇兵,突然出现在赵军身后,用地形堵住了整个袋埋伏圈,整个赵军被包围。以稳定军心,赵括连杀八名都尉,命令数十万赵军从各个方向冲击秦军壁垒,但始终不得突破。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断裂。秦军还派轻骑兵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好筑壁坚守,等待救兵。秦昭襄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自到河内郡监督战争。他征集了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进行战斗,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头衔,并以全国的力量与赵作战
九月,赵兵断粮46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杀。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破,最终无法出战,赵括亲自率领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和下属计议说:秦先前攻占上党,上党人不愿归附秦,却归顺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死,恐怕以后会变成灾难。因此诈骗,将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名年轻士兵回赵国报信。
在长平战役中,秦军杀害并俘获了赵军45万人,创造了中国先秦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例。战后,赵国上下震惊。从那时起,他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无法恢复。
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平定了上党全境,巩固了秦军对上党的控制;一方面,秦昭襄王要求增调军队和粮草,准备利用胜利一举灭亡赵国。秦昭襄王48年(前259年)10月,白起分兵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占领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以西的武安、皮牢(今河北武安);司马梗一路占领赵太原郡(山西太原西南);白起自统主力驻留上党,准备攻打邯郸
韩国和赵国非常害怕。他们派苏朝用大量资金贿赂秦对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死,秦就能称帝,白起也会被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了70多个城市,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即使是周公、召公、吕望的功绩也不能超过他。若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你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你不想在他的下位,你也做不到。秦曾攻韩围邢丘,被困上党,上党人都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久。今天,赵国被摧毁,秦国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国的人并不多。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因此,范睢以秦兵疲惫、急需休养为由,要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秦昭襄王48年前259年)正月,秦与赵、韩停战言和,各自撤兵。白起听说了这件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恨
秦昭襄王48年(前259年)9月,秦又发兵,计划派五大夫王陵攻赵都邯郸。听到这个消息后,白起极力劝阻。秦昭襄王说:前年国库空无一人受饥,你不考虑人民的负担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休养老百姓供养士兵,积累粮食。三军士兵的俸禄是以前的两倍多,但你说你不能攻击赵。这句话有什么原因吗?白起解释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人快乐,赵人害怕。秦国人民被埋葬,受伤者得到特别照顾,劳动者喝酒缓解疲劳,吃饱喝足,得到报酬,消耗国家资金。赵国战死者得不到殡葬,伤者得不到治疗,哭哭啼啼,尽力分担忧患,加强耕地劳动,多赚钱。虽然大王能派出的军队比以前多了一倍,但大臣们认为赵国的守备也会达到原来的十倍。自长平战争以来,赵国的君臣们一直担心恐惧。他们早上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他们用低沉的话语和丰厚的礼物,四面派使者向诸侯求和,与燕、魏结婚,齐心协力,与楚交朋友。他们专心防范秦国是最重要的事情。赵国内富裕,外交成功。就在这个时候,赵国是不能攻打的。但此时秦昭襄王业已决定发兵,因此白起之议不被采纳,他自己也因病无法统军出征。
秦昭襄王49年(前258年)正月,王陵攻邯郸进展不顺利,昭襄王又多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了五校(一校约8000人)秦军。此时白起病愈,昭襄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襄王说:邯郸实不易攻,诸侯若救,发兵一天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人数超过一半,国内空虚。我军远离河山争别人的国都,如果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应战,一定能破秦军。所以不要发兵攻赵。秦昭襄王亲自请白起出山,他拒绝了;赵襄王随后派范睢探望,并指责:君尝以寡击众,胜如神(指其破楚败韩魏),以强击弱,以众击寡(指现秦攻赵之势)?白起分析了攻楚、破韩魏联军的情况,认为自己可以连续取胜全计利形势,自然原则,没有用兵如神的说法。然后他指出,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并没有利用这种情况摧毁赵,而是让赵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增强了抗秦的力量。此外,赵人将清理坚壁,停止战斗,使秦难以在野战中摧毁赵军。而且如果秦兵出无功,那么将使诸侯来帮忙。所以他认为臣见其害,未见其利。听了之后,范睢羞愧地退出,把白起的话告诉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赵国吗?
因此,在秦昭襄王50年(前257年),昭襄王继续增兵,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将军,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和魏信陵君无忌率兵数十万攻秦军。赵军经常派出小股部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伤亡惨重。听了这话,白起说:秦王不听臣的计谋,结果如何?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白起府,强迫他出兵,说:虽然你生病了,也要勉强卧着为寡人带兵。有了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会奖励你的。如果你不去,寡人会恨你。白起磕头道:臣下知道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假如不去,即使没有罪过也难免会被杀。然而,臣下只希望国王能看到臣下不聪明的策略,放弃赵国,让人民得到休息,以应对诸侯之间的变化。安抚恐惧者,攻打傲慢者,杀死无道者,命令诸侯,世界就能平静下来。为什么要把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对象?也就是说,被大臣屈服却战胜了世界。如果大王不知道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在赵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至于降罪臣下,这也叫打败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与战胜世界人的威严相比,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哪个更大?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一个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一个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愿做一名被羞辱的军队将领。希望大王能详细调查。昭襄王听后,没有回答就离开了。
然后范睢再次要求白起复出,白起还是称病不出。昭襄王随后将白起贬为士兵,放逐至阴密。由于病体不便,白起没有立即出发。三月后,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襄王更加愤怒,命令他立即动身不留。白起不得不带病上路,去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昭襄王和范睢商量,认为白起拒绝奉命,他不满意,有余言派使者给剑自杀。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样的下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又说:我本该死的。在长平之战中,赵军降卒数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都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罢便引剑自杀。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而非其罪,秦人非常怜惜他。他死后,乡邑各地都建祠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