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薛宝琴,无疑是一个精彩绝艳的女子。她一出场,便惹人注目,更成为众人的团宠。
博学眼高的宝玉说形容不出,绝色丫头晴雯认为是水葱儿,带刺玫瑰探春觉得大观园的姐妹都不及她,就连敏感多疑的林黛玉,见到薛宝琴之后,也像见到自己的亲妹妹一样上赶着喊妹妹。
薛宝琴之所以能成为团宠,不仅仅是长相出色,自身修养与文学造诣也非常高,宝琴跟随父亲行走南北,见多识广,眼界颇高,她的十首怀古诗名为怀古,实为悼今,被众姊妹认可。她与宝钗黛玉与湘云联诗,才思敏捷,出口成诵,让大家都为其喝彩。
但是,像宝琴这样的团宠,最后结局却遭人拒婚了。你说可怜不可怜!你问我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告诉你哈,书中有三处暗搓搓的预示了宝琴的结局。
第一处,第五十回。
薛宝琴进京主要是为了完婚,这是薛宝琴一进贾府就说明了的。宝琴未婚夫姓梅,是梅翰林的儿子。而宝琴在第五十回曾写过一首《咏红梅花》的诗。诗句是: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疑相宜色相差。
这首诗《咏红梅花》中一句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是否暗示了红梅与白雪最终一别两宽了呢?
第二处。第五十回。
如果宝琴的《咏红梅》中的诗句不足为据,我们再看第五十回中宝琴十首怀古诗中的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地方太多。这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不由不让人心惊。
第三处。第七十七回。
如果第四十九回和第五十回,作者以诗句向读者提供了宝琴结局的线索,那么第七十七回的就是以事来提示了。
中秋佳节,贾府宴毕,史云像林黛玉抱怨薛家姐妹失约不来联诗:
可恨宝姊琴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连聚到今日,便扔下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社也散了,诗也不做了……
从这一段话来看,是史湘云在抱怨薛宝钗薛宝琴姐妹不来联诗,暗中却是告诉大家薛宝琴已失去贾母这里的宠爱。
薛宝琴刚来之时,不但是众姐妹的团宠,还是贾母的眼中的宝贝,她不但硬逼着王夫人认了宝琴做干女儿,还把薛宝琴接到自己屋里养,把自己珍藏多年,价值不菲的凫靥裘也送给了宝琴。而且在除夕家族祭祀中为宝琴留了位子,但是在中秋宴上,却没有宝琴什么事。为什么呢?
不要说薛家人多,不想麻烦贾府。如果真要这样的话,春节时怎么就好意思了?更何况薛家所居住的地方还是贾府内,是荣国府的院子!真是不想麻烦的话,何不搬到自己家的院子里去?
薛家之所以单独去过中秋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贾母不待见薛家,没有邀请薛家罢了。贾家为什么不邀请薛家呢?主要原因就是薛宝琴身上的利用价值降低了。
因为我们知道,第七十八回,贾宝玉跟随贾政去应酬时曾得过梅翰林的礼物,这说明梅翰林已经回京。梅翰林回京了,要与梅汉林儿子成亲的薛宝琴还滞留在贾府,很明显地暗示出此时薛宝琴的婚事已经遭挫。
而贾母当初之所以表现出对薛宝琴的宠爱,也不过是看在薛宝琴有可能成为梅翰林的儿媳妇罢了。当梅家悔婚,宝琴的利用价值消失,贾母当然不再宠爱宝琴了。
梅家悔亲,书中其实也是有暗示的。
薛宝琴的父亲删除把宝琴许给梅家的时候,两家应该算是门当户对。因为宝琴虽是薛家二房,但商人巨富,薛家二房既出身于皇商世家,身家应该不菲。梅家虽是翰林,但官位并不高,只是五品职位。身家也不厚,于是官商联姻,形成互补,想当初的王家和薛家联姻一样。
但是,两家订婚之后,梅翰林外放,而薛宝琴之父病逝,这形成了一种两极分化。这时薛佳和梅家的地位已经不对等了。原本就是以利益为先的婚事也就出现了变动。而梅家恐怕早在没家出京之前就有毁婚的意向,不然不会不向薛家传递信息就阖家赴任。甚至我怀疑梅家阖家赴任之举就是在躲避薛家二房把人送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