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僵尸(中国僵尸穿清朝官服的原因)

僵尸是一种常见的鬼怪形象,它们通常是死人的尸体因为某种原因而变异而成的,毫无人性,双手向前横着伸直展开,用双腿不停跳跃,从而移动的行尸走肉。

它们除了头部和四肢,身子其他部位难以运动;且会以咬人吸血传染尸毒,被咬者若不在尸变之前救治,就会彻底变成僵尸无法恢复。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僵尸的形象通常都是清朝官兵或官员的模样,青面獠牙、狰狞恐怖、爪长手烂、骨头外露。那么,为什么电影中的僵尸都穿清朝官服呢?这背后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僵尸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子不语》及《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笔记小说的记载,僵尸之说盛行于明中叶以后及清朝。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明清更替、民族矛盾、农民起义、天灾人祸等动荡和灾难,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和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恐惧和迷惑达到了极点,于是产生了各种关于死者重生、复仇、转世等的传说和想象。僵尸就是其中一种对死亡和生命的诠释和表达。

僵尸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是湘西赶尸之说。湘西赶尸又称移灵,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 滤溪, 辰溪, 叙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道士或巫师用符咒控制其行动,并将其运送到远方亲属处安葬。

据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死者在路上遭到恶灵侵扰或被盗墓者盗取。但是,在运送过程中,如果遇到风水不佳或阴气过重的地方,就有可能导致尸体变异而成为僵尸。这种僵尸被称为跳尸或移尸,因为它们只能用双腿跳跃来移动。

跳尸或移尸是最初最原始的僵尸形态,它们没有自我意识和主动攻击性,只是被道士或巫师用符咒控制而已。如果符咒被撕掉或者遇到鸡鸣、铃铛等声音,它们就会失去控制,变得狂暴。这种僵尸的形象在许多香港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僵尸先生》、《僵尸道长》等。

后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僵尸的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西方的吸血鬼传说和文学作品进入中国后,与本土的僵尸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

比如,僵尸不仅会吸血,还会吞食人心、肝脏等器官;僵尸不仅会跳跃,还会爬行、飞行、变形等;僵尸不仅有獠牙,还有利爪、翅膀、角等;僵尸不仅有符咒,还有铜钉、铁链、银弹等克制物。

这种僵尸的形象在一些现代电影和电视剧中也有出现,比如《画皮》、《盗墓笔记》等。

那么,为什么电影中的僵尸都穿清朝官服呢?这个问题有多种可能的答案:

一种说法是因为经济原因。清朝官服在香港电影制作中比较容易获取和廉价,而且可以给观众一种古典和恐怖的感觉。而且,僵尸片一般都是低成本电影,为了节省开支,就选择了清朝官服作为僵尸的标准装束。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历史原因。僵尸文化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鼎盛,许多志怪小说中都有关于僵尸的描述,这些描述大多是清朝时人的形象。而香港僵尸片中的许多设定都是来源于这些清朝的小说、话本,所以自然而然就沿用了清朝官服作为僵尸的服装。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民族情感原因。香港电影历来都有反清情节,比如武侠片中的反清复明主题。这是因为香港是在清朝被英国割据的,所以香港人心里对清朝有怨恨和反抗。所以,在反清思想浓重的香港,把清朝官员塑造成面目可憎的僵尸,是一种讽刺和调侃。

最后一种说法是因为审美原因。清朝官服本身就有一种阴森、压抑、僵硬的感觉,很适合给僵尸来穿。

而且,清朝官服比较直挺且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跳起来僵硬,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

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就穿的是古代汉服啦,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经典女鬼。

综上所述,电影中的僵尸都穿清朝官服,是有着多重原因和深刻内涵的。它既是一种经济、历史、民族和审美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僵尸只能穿清朝官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僵尸的形象和服装也会有所改变和多样化。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僵尸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悚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