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盐商原型(大清盐商结局)

盐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商人中最富有的群体之一。两淮是全国盐区的重中之重。唐宋以降,两淮盐利之巨,居天下赋税之半。明清时期,两淮盐业达到极盛,特别是乾隆年间,其资本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学者认为,乾隆时两淮盐商富可敌国。本文以乾隆朝为例,探析两淮盐商富有的秘密。

?首先两淮盐业是由清政府所垄断的,盐商的财富积累离不开盐官的庇护和皇帝的支持。盐商和朝廷之间相互倚靠,盐商为朝廷提供巨额输纳,朝廷则为其谋取盐利提供方便。而清政府为了保证盐课收入,往往对盐商身份有特殊的要求。规定担任盐商的必须是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所以盐商的起点本身就高,有一定的财力基础。

?两淮盐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主收盐的场商,也称为坐商,是清政府授权垄断和主持盐斤收购的商人,直接和灶户打交道。另一大类是运商,活跃于流通领域,垄断淮盐的运输,势力强大,财力雄厚。总之,处在不同环节的盐商,谋取财富的途径不同。

列举两点:一是窝价。运盐的凭证,即盐引,也称为引窝,由少数商人世袭继承。无窝的盐商要想参与淮盐的运销,分得一杯羹,就必须租买引窝。如此一来,有些拥有引窝的商人根本不参与淮盐的运销,仅仅凭着租卖引窝来获取利润,可见其中利润之高。而且淮盐如果畅销,窝价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而不断抬高。乾隆年间,窝价的年收入约270万两。

?二是转运过程中的差价。乾隆年间,两淮盐商在盐场收盐时,盐每斤仅值钱一二文,最多也不到十文。但是盐商把盐运到江西、湖广等地销售,其价格会猛涨数十倍。即使扣除各项运输及其他成本后,其利润率依然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实际上就是两淮盐商仗着盐业垄断专卖的特点,对灶户和消费者实行双重剥削。

当然,乾隆年间人口的增长对两淮盐商的暴富也有重要的影响。人口增长使得淮盐销量激增,财富迅速累积。另外,除了贩卖食盐之外,两淮盐商也通过大规模的贩运粮米来携取厚利。比如,乾隆年间,两淮盐商频繁地往返于仪证与汉口之间。船到汉口之后,把淮盐卸下来,装上大米。将大米运到长江下游各地。

参考文献:

吴海波:《明清两淮盐商的资本来源、增值及特点》,《兰州学刊》2005年第4期。

周志初:《清乾隆年间两淮盐商的资本及利润数额》,《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