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彝族(关于彝族的介绍)

在贵州历史上,有四大家族之称的土司王朝,分别是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其中,水西安氏是最为特殊和传奇的一个,它从三国时期开始建立,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年间,前后历经十余朝,跨越上千年,是贵州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土司。它的祖先是古代西北氐、羌族的一支,后来语转为彝族。它曾经占据了贵州西北部的大片领地,势力空前强盛。它与中央王朝保持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抗争,既有服从又有反抗。它在贵州高原上创造了一个超稳定的土司王国,为彝汉文化的共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水西安氏土司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神秘而辉煌的彝族土司王朝的历史。

水西安氏土司的起源:济火助诸葛亮南征

水西安氏土司的始祖之一是济火(彝名妥阿则),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牂牁郡西部(今贵州黔西、大方一带)人,部落首领,为六祖中慕齐齐(即默部)东移贵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长。他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深受部落的爱戴。

水西载入史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济火佐助诸葛亮擒拿孟获。当武侯南征之际,济火不像孟获那样与其为敌,而是主动纳献军粮、像其祖先一样伐山通道、为王师排忧解难,协助诸葛亮收服孟获,维护了一方的稳定与安宁。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令治理慕胯(今贵州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一带),世长其地。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时济火年岁已高,刘禅赐银鸠杖,以表宠异之极。

济火是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从此发迹一千多年。

济火雕像

水西安氏土司的发展:与中央王朝的合作与抗争

水西安氏土司从济火开始,历经十余朝,从一世济济(或作齐齐)到八十五世安胜祖,从最初的蛮长、罗甸王到水西安抚使,封号六更,历时长达1474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水西安氏土司与中央王朝保持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抗争,既有服从又有反抗。

在唐宋时期,水西安氏土司被称为罗氏鬼国,其地位相当于一个半独立的小国。它不仅拥有自己的军队、税收、法律和官制,而且还与周边的其他土司和少数民族建立了联盟和贸易关系。它对中央王朝的态度是既敬而远之,又不敢轻易得罪。它每年向中央王朝进贡方物和马匹,以换取封号和荣誉。它也会在中央王朝遇到危机时,出兵相助,以表忠诚。但它也会在中央王朝衰弱时,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与其他反叛势力结盟,以图独立。

在元明时期,水西安氏土司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行政体系,设为贵州宣慰司(治今贵阳市),由安氏世袭宣慰使,宋氏世袭宣慰同知,两宣慰各有分地。安氏辖境约当今贵州省西北部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地区。以其大部分在鸭池河以西,通称水西。水西安氏土司虽然失去了原来的半独立地位,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利。它不仅可以自行管理内部事务,而且还可以拥兵自重,对外开展贸易和战争。它对中央王朝的态度是既顺从又反抗,既忠诚又背叛。它会在中央王朝强盛时,遵守其法令和命令,为其效力和缴纳赋税。它也会在中央王朝动荡时,趁火打劫,为自己谋求利益和权力。

水西安氏土司版图

水西安氏土司的消亡:清朝改土归流

水西安氏土司在明末清初遭遇了最大的危机和挑战。明末农民起义和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大西军对水西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水西安氏土司也因此分裂为两派:一派是支持明朝和南明政权的忠义派;另一派是投靠清朝和吴三桂的投降派。这两派之间的内斗和外战,导致水西安氏土司的衰落和分裂。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30万人分兵攻云南,吴三桂率清军通过水西至云南,迫安坤降清,次年,清廷封安坤为贵州宣慰使。他因受明以来大西军抗清力量的影响,又受南明抗清力量的影响,又受南明抗清将领皮熊、常金印的鼓动,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二月起兵扶明抗清,清廷闻变,同年3月,即命吴三桂领云南、贵州各镇守军讨伐,清军被水西军围困在果勇底达二月之久,使之粮尽援绝,清永顺总兵刘安邦战死。后来,由于水西土目司车噶喇叛变,在内外夹击下,水西兵大败,被迫转入深山大箐中,直到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水西军彻底失败,安坤被吴三桂俘获砾死。吴三桂于是奏请废水西宣慰司,改设大定(今大方)、黔西(原水西)、平远(今织金)、威宁(原乌撒)四府。

康熙十二年(1678),吴三桂反,安坤遗腹子圣祖得彝族各部支持,在威宁起兵,助清兵平叛,先后收复大定、黔西、遵义各地,安圣祖得复任水西宣慰使。三十七年圣祖病死,乏嗣袭职,清政府趁机改土归流,至此,水西安氏土司在黔西北的统治结束。

水西安氏土司的历史贡献:促进贵州彝汉文化共融发展

水西安氏土司在贵州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对贵州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对贵州彝汉文化共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在文化方面,水西安氏土司继承和发扬了彝族传统文化,并与汉族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它保留了彝族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节日等特色,并创造了彝族的文字、历法、历史等成果。它也学习和借鉴了汉族的文字、书籍、诗词、礼仪等内容,并与汉族的文人、士子、僧侣等进行了友好的往来和合作。它还促进了贵州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如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使之与彝族和汉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和借鉴。

其次,在民族方面,水西安氏土司维护和促进了贵州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它不仅尊重和保护了彝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利益,而且也尊重和保护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利益。它与其他土司和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联盟关系,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和压迫。它也与中央王朝保持了一定的忠诚和合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最后,在宗教方面,水西安氏土司推动和促进了贵州各种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和共存。它既信奉彝族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又信奉汉族传统的儒教、道教和佛教。它还容纳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新兴宗教。它在其辖区内建立了各种宗教场所,如寺庙、道观、教堂、清真寺等,并对各种宗教人士给予尊重和支持。它也倡导各种宗教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为贵州宗教文化的繁荣和多样化做出了示范。

彝族文化

总结

水西安氏土司是贵州历史上最长寿的彝族土司王朝,它从三国时期开始建立,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年间,前后历经十余朝,跨越上千年。它与中央王朝保持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抗争,既有服从又有反抗。它在贵州高原上创造了一个超稳定的土司王国,为彝汉文化的共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水西安氏土司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神秘而辉煌的彝族土司王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