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有哪些?)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约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人类使用的石器主要为磨制石器,而且越来越精细。考古学上称此种石器为新石器,称使用新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早期在距今约10000-7000年之间。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发现的数量还较少。北方地区多在山前地带,南方多集中在洞穴中。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轮胎磨制的石器和骨角器,并且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陶器。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发现了一万年以前的石器,而且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稻谷。1986年在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了加工谷物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还有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彭头山文化等,以裴李岗文化最具代表性。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是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的嵩山内外及其东南,年代距今9000-7000年,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密切相关。

裴李岗文化的石器以磨制为主,且比较精致。石器盘和磨石棒最具特征。

裴李岗文化 石铲

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有房基、窑穴、墓地等村落遗址,有一定的布局。农业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饲养业也已经出现。

裴李岗文化 红陶双耳壶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主要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中期在7000-5000年之间,主要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因在河南省淹池县仰韶村遗址得名,以渭、洛、汾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为分布中心。目前已经发现一千多处遗址,比较著名的有西安半坡氏族遗址。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存在少量的打制石器,骨器精致;主要日用器为陶器;房屋以半地穴式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渔猎。

西安半坡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因1959年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泰山周围。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另有骨、蚌器。陶器以泥质红陶、夹砂红陶为主,农业生产工具有石铲、鹿角锄等。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发达,渔猎经济仍占一定比例。氏族有公共墓地,中晚期出现男女合葬以及随葬品悬殊的现象。

大汶口文化 红陶三足鼎

河姆渡文化

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宁波-绍兴平原一带,距今约6000年到7000年。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木作技术十分突出,石器简单粗糙、量少而原始。陶器主要为夹炭黑陶、夹砂红陶。农业较为发达,发现大量水稻遗存。饲养猪、狗等家畜,渔猎采集经济仍占一定比例。盛行干栏式房屋建筑。

河姆渡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在5000年-4000年间,主要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遗址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年-前1900年。因地区和文化内涵不同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

龙山文化以精湛的黑色陶器制作工艺为特征。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陶器造型规整,器璧薄且均匀,并附有划纹、弦纹等纹饰。在这一时期,制玉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龙山文化 黑陶鼎

龙山时期的居民建筑,主要有长方形和圆形半地面式、圆形地面式和夯土台基地面式三种,其中夯土建筑开创了中国古代夯土建筑的先河,为后来各大型宫殿的建筑奠定了基础。

龙山文化建筑遗址

良渚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36年发现的浙江余姚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农业工具进步,出现犁形器、耕田器等先进工具。陶器器形规整,胎薄而坚硬,以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手工制品精巧,其中玉琮和玉婵都是中国早期玉器中的珍品,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苎麻织品实物。

良渚文化 玉琮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属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等类型。马家窑类型的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磨制的比较精致。当时的管钻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马家窑文化 彩陶双耳壶

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