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薄暮望”的“薄”的意思是:淡淡的雾霭,夜色并不深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它出自于:初唐·王绩的《野望》。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原文:
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
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 。
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
相顾无相识⑺,长歌怀采薇⑻。
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注释:
⑴东皋(gāo):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的余光。
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相顾:相视;互看。
⑻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作品介绍: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诗作。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诗坛上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作者介绍: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