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原义是人民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形容民食的重要。
食:食物,吃的东西。也指粮食并暗示运作粮食所需要的生产资源等。
天:天空,老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为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的资源来维持生存。
它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意思是:君王以老百姓为国家的根本,老百姓则以粮食为生活的根本。
这两句话很简短,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含义,他说透了一个国家及其人民赖以为生的本质。要知道,在中国古代,长期都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那样的体会环境下,能意识到这一点,是需要有非常深刻的洞见能力和思想的。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灾荒连年,再加上秦二世施行暴政,使得民不聊生。天下群雄群起反抗秦朝暴政,刘邦也起兵于沛县。那时有一个人叫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只得当了一名卑微的小吏。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依然不敢随便役使他,当时的人们称他为“狂生”。郦食其对刘邦十分欣赏,想跟着刘邦千一番大事业。一次,他去拜见刘邦,刘邦正在洗脚,并不搭理他。郦食其说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一听,大声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刘邦一听,连忙停下了洗脚,把他请到了上宾的位置。郦食其提出了对当今时势的很多看法,分析的有理有据。后来,被刘邦封为“广野君”。
公元前204年,正值楚汉相争。当时刘邦守在荥阳,这里依山傍水,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重要的是在荥阳以北的敖山上,有一座小城,城内有许多储藏着大量粮食的仓库。项羽凭着兵力上的优势,向刘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刘邦兵力不够,一时又调不来救兵,打得很艰难,渐渐感到支持不住了,被困在荥阳、成皋一带,于是刘邦计划后撤,把成皋以东的地区让给项羽。
郦食其得知刘邦的这个想法,便对刘邦说:“我听说能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可以成就统一大业:而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统一大业不可成。作为成就统一大业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粮食为天。敖仓这个地方,天下往此地输送粮食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听说此处贮藏的粮食非常多。楚国人攻克了荥阳,却不坚守敖仓,而是带兵向东而去,只是让一些罪犯来分守成皋,这是上天要把这些粮食资助给汉军。当前楚军很容易击败,而我们却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了。更何况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不能同时并立,楚汉两国的战争经久相持不下,百姓骚动不安,全国混乱动荡,农夫放下农具停耕,织女走下织机辍织,徘徊观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还没有决定下来。所以请您赶快再次进军,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制住蜚狐关口,把守住白马津渡,让诸侯们看看如今的实际形势,那么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该归顺哪一方了。如今燕国、赵国都已经平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打下来,而田广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带领着二十万大军,屯兵于历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强大,他们背靠大海,凭借黄河、济水的阻隔,南面接近楚国,齐国人又多诈变无常,您即使是派遣数十万军队,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里把它打下来。我请求奉您的诏命去游说齐王,让他归汉而成为东方的属国。”
刘邦觉得郦食其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依计而行,坚守敖仓,终于收回荥阳,取得了胜利。
成语寓意:
郦食其运用“民以食为天”思想,建议刘邦夺取贮粮非常丰富的敖仓,为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历来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也是安定人心的最重要工作。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国家更是。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人们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能力去从事其它活动和创造。所以不管在何时,人们都要珍爱生存之本粮食。
造句:
1、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民以食为天,每一粒粮食都是生命的延续,世界粮食日,珍爱粮食就是珍爱生命,杜绝浪费,从现在做起!
2、民以食为天,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3、吃饭问题不解决,社会就无法稳定,民以食为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4、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那可就没法活了。
5、对于“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