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其实历史上滕子京并不怎么出名,他也没什么地位,但正是因为范仲淹的一篇名作《岳阳楼记》让滕子京得以出名。那这位滕子京到底是谁呢,他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首先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好友,后来因罪被贬到岳州。不过根据正史记载,滕子京在岳州任职期间,也没尽到自己为官的责任,反倒四处搜刮钱财来修建岳阳楼,为自己树碑立传。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后人对滕子京的评价也就不会太高。

岳阳楼是一座古老的楼阁,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220年左右,据说是三国东吴名将鲁肃阅兵的地方。经过几百年风吹雨打,岳阳楼衰败不堪。1044年,当滕子京被贬斥到岳州来当知州后,对岳阳楼进行了重修。滕子京在岳阳楼上刻了许多唐宋文人的诗歌辞赋,又邀请范仲淹写上几句。于是,就有了这篇流传千年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是谁

滕子京,名宗谅,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生于991年,比范仲淹小2岁。1015年,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时考取了进士,步入仕途。

在那以后,滕子京一直在地方上,当军事推官一类的基层干部。范仲淹则由于得到了宰相王曾的赏识,被调进京城,当了一名京官,在皇帝身边工作。范仲淹很够义气,没有忘记滕子京这位小兄弟,便向朝廷进行推荐,将滕子京也调进京城。

范仲淹与滕子京情投意合,在许多事情上持有相同的观念。1029年,宋仁宗已经19岁了,可刘太后还在垂帘听政,不肯将朝政大权还给宋仁宗。于是,范仲淹和滕子京先后上疏,请求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

当然,他们的上疏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040年,范仲淹被派到西北边疆,防止西夏的入侵。在范仲淹的推荐下,滕子京也被派来西北边疆,任职甘肃泾州的知州,协助范仲淹作战。当西夏军队大举进攻时,泾州首当其冲。滕子京手下没有多少兵卒,但他率领部下浴血奋战,召集数千农民坚守城池。后来,范仲淹收到他的求助信后,这才率领宋军赶至解围。

战后,滕子京花了16万贯公款(公使钱),来犒劳边关将士,抚恤遗属,祭奠英烈。谁也没有想到,后来有人会以此为由,对他进行弹劾。

滕子京获罪被贬

1043年,由于西夏求和,边疆战事缓和,范仲淹被宋仁宗召回京城,担任副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拜了相后,随即启动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守旧派们对范仲淹群起而攻之。范仲淹深得宋仁宗信任,他们一时半会儿扳不倒,便将火力集中在滕子京身上——他们觉得,把范仲淹的“党羽”滕子京清除后,是对范仲淹的一个打击。

滕子京的“罪状”是现成的,就是花费16万贯公款犒劳边关将士的事情。严格地说,宋朝的公使钱并非公款,类似于官员的“小金库”,允许用于公务接待、馈赠和犒赏。滕子京用于犒劳边关将士,并无不当。所以,范仲淹两次上书宋仁宗,为滕子京辩护。

最终,宋仁宗没有处罚滕子京。只是为了平息守旧派的议论,将滕子京调到岳州担任知州。

在宋朝,官员被贬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范仲淹就有被贬到外地做官的经历。滕子京到了巴陵郡后,没有悲观绝望,也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勤于政事,修建学校,治理水患。修建岳阳楼,只是他治理政绩中的一项。在滕子京的治理下,岳州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就如范仲淹所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滕子京在岳州做了3年官,1047年被调任苏州知州。不久,滕子京因病去世,享年57岁。

7年后的1052年,滕子京的好朋友范仲淹也病逝于徐州,享年64岁。这一对好朋友,会在地下相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