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简述(九品中正制哪个朝代)

通过《三国演义》的讲述与演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流传得非常广泛。

然而,有人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的情节十分有趣,很吸引人;有人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在一般人看来,所谓的英雄,就是建立了伟大功绩、成就了家国之业的人。其实不然,一些总结了时代成果、推动历史发展的人,也可以被称为英雄,比如:拿破仑、陈群等人。

其中,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陈群创立了九品中正制。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讲讲九品中正制。

根据历史记载,九品中正制出现的社会背景,是这样的:东汉统治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混乱不堪,君主沉迷玩乐,宦官把控朝廷;统治阶级外部,农民拿起武器反抗,史称黄巾起义。不久之后,黄巾起义被镇压。本以为汉朝可以延续统治,但不曾想,各地诸侯竟然要拥兵自立。

一时之间,汉朝统治四崩五裂,中央无力继续管辖地方。后来,曹操挟持天子以令天下诸侯。就这样,曹操彻底掌控了国家权力,使得此时的汉朝只剩下了国家的名义,而无国家的实权。此后,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与征讨,许多诸侯被覆灭了,只剩下了袁绍、曹操等几个强大的诸侯。

到了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一带进行了决胜战,史称官渡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曹操以少数兵力战胜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袁绍。最终,在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一众世族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魏国。然而,虽然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由于长期的割据混战,国家体制早已被破坏。

尤其是用人选官方面,以至于,在当时官员的任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面对这种情况,陈群就提出了九品中正制。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指在各个州郡中选出一名大中正,由大中正决定小中正的人选。注意,这里的中正只是一个判定人才好坏的官职名称,并没有实际意义。

当大中正和小中正都被选出来以后,朝廷会下发一张表给他们。这张表是人才调查表,大中正和小中正必须先将自己选定的人才其相关信息写入表中,比如:出生年月、曾经是否担任过官职等。之后,分别给这些人评定等级,并写上自己对这些人的评价与看法。

在填制完表格后,大中正和小中正会一起检查表中内容是否完整,然后,将其整理上交吏部。最后,依据表格信息,吏部会决定官员的升迁和罢黜。然而,九品中正制作为一种制度,其必然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九品中正制是一种消极的体制,并不断批评它。

那么,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到底是好是坏呢?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认为九品中正制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魏国建立之初无人可用的问题,结束了地方机构随意任用官员的现状,使官员的选拨有了一定的标准;

二、听取地方官员和百姓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性质,不仅为后世人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典范,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产生了民主思想;

三、缓解了朝廷和各个世族之间的关系,为魏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四、通过中正的举荐,各地人才几乎全部都集中到了朝廷,不仅使地方机构没有贤才可用,还导致了地方行政效率日益下降,使得经济与思想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朝廷的发展速度,以至于,最终魏国被灭;

五、因为吏部根据中正的评价与看法任用官员,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中正掌控着官员的升迁与罢黜权。以至于,人们都争抢着当中正或者贿赂中正,使自己评上一官半职,连其它部门的官员都只为追求中正之位,不做实事;

六、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家大族逐渐掌控了官员的任用权,之后,这些世族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安插贵族进入朝廷。这不仅让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还使得官员不能正常任职,最终,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除此之外,这不仅催生了门阀制度的产生,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

七、从实质上来说,九品中正制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救急制度,它仅限于魏国建立之初的特殊社会环境中使用。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将其沿用了数百年。最终,使得中央与地方在人事制度上的矛盾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九品中正制到了后期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就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后赵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复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权,但似乎并未设中正之职。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复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杀。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

因此,在隋唐以后,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族地主阶级,亦或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要求建立新的选官制度,以打破门阀士族的垄断地位。

最终,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参考资料:

【《魏晋南北朝史》、《九品中正制度试释》、《三国志·魏志·陈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