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通简介(殷通对项梁的信任)

《史记》中有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历史故事,其中就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十分耐人寻味。如果能够从中有所领悟,对于为人处世,取得事业成功,必将大有裨益。

项梁斩杀殷通

殷通是会稽郡的郡守,下辖今天浙江大部分和江苏南部。对项梁,殷通可以说厚待有加。项梁是项羽的小叔父,杀人后,带着项羽躲避在吴地,也就是如今苏州一带。多蒙殷通的照顾,项梁才能栖身于吴地,并且与贤士豪杰结识交游。

秦朝末年,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后,殷通作为会稽郡的郡守,敏锐意识到秦朝已经开始崩溃,必须思考对策,寻找出路。他找到项梁商议,说要赶紧动手,发兵起事,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他还说,打算让两个人来带兵,一个就是项梁,另一个是桓楚。

项梁说,桓楚流亡在外,只有项羽知道在哪,不如召见项羽,命令他寻找桓楚。项梁先安排项羽,持剑在外等候。之后项梁进来与殷通坐在一起,让项羽进来听命。不一会儿,项梁使了个眼色,项羽突然拔剑杀掉了郡守殷通。

项梁提着殷通的人头,戴着他的印绶,走了出来。众人大惊,项羽又击杀了数十百人,一府人都吓坏了,从此顺从。项梁就这样起事了。

对于项梁为什么要杀殷通,司马迁并没有明确解释。

从项梁的视角分析,跟着殷通会怎么样呢?不过是身处众多义军中的一支,是籍籍无名的武将之一。旁有桓楚制衡,上有殷通驾驭。作为世代楚将之后,名将项燕之子,跟在秦朝郡守屁股后面讨生活,想来是不合适的。

但是,如果杀了殷通,则可以举旗立威、扬名得心。一方面以斩杀秦朝郡守的形象闪亮登场,在政治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又能占据会稽,尽得属下豪吏精兵。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赢得众望之举。杀殷通虽然有违私义,但对于项梁这样志在天下的人来说,简直是势在必行。

从殷通的视角来看,他其实也很有眼光和手腕。一则他能够敏锐判断形势,找出前进方向,二则他能够谋势布局,打算同时任用桓楚、项梁,使二将相互制衡而驾驭之。

可惜,即使再有眼光和手腕,如果不能识人,也会遭遇失败,甚至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他忽略了项梁虽然栖身属下,却根本不是池中物。把蛟龙当成宠物养,突然被反噬,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陈婴不敢为王

为王之人不甘为将,为将之人不敢为王。看清别人,认清自己,都极为重要

项梁不甘为将,不惜斩杀殷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婴不敢为王。

陈婴在东阳县,现在的安徽天长一带。他原来是县令手下的小吏,相当于一名普普通通的县城公务员,但是,素来很有威信,为人谨慎,有长者之风。

项梁起事之际,东阳的年轻人也造反了,杀了县令,聚集起来数千人。他们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带头,于是,就请陈婴出面。陈婴一开始是不愿意的,在勉强之下成为了带头人。之后,跟随他的达到了2万人。

东阳的年轻人还想立陈婴为王,建立起一支独立的武装。

这时,陈英的母亲却说:自从我嫁到你们家来,从未听说你们祖上有地位很高的人,现在突然有这么大的名气,这是不祥之兆。你不如跟随一个人,如果成功了还能得以封侯,如果失败了也便于隐姓埋名逃亡,不至于天下都知道你的名字,无处可逃

陈婴于是不敢为王,就跟军中的官吏说:项氏世世代代都是将军,在楚国非常有名,现在要干大事儿,非他不行,而我们依靠这样的名族,一定能够成功。大家就听了他的话,觉得有道理,就一起投奔跟随了项梁。

人最容易被自己的贪欲蒙蔽了双眼,混淆了神志,看不到危险。但陈婴的母亲是有大智慧的人。在乱世之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为王。树起王旗,不仅是威风,更是巨大的压力,许多人会虎视眈眈,必欲除之而后快。如果没有与名头相匹配的德行和实力,无异于自寻死路,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陈婴无疑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东阳少年起事之初,陈婴就谢绝当带头人,即将被立为王之时,也巧妙化解,使大家转而追随项梁,这样就使自己稳健投资,能够得以保全了。

项梁与陈婴的对比

项梁与陈婴显然是两种人。司马迁把两个人的故事放在一起来讲述,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性。

试想,如果项梁和陈婴的位置对换一下,也许殷通就不用死了,而项梁也可以在东阳很快自立为王。就像游戏中的玩家有出生位置一样,这两个人的出生位置弄反了。

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一定要能够识人用人。对待项梁那样有实力、有野心的人,必须给他们足够宽广的空间。如果只想着进行压制和驾驭,必然会激起反抗。对待陈婴这样的人,则可以放心使用,同时要给他们合适的位置,不能在给他们过高名位的同时,带给他们过高的危险和问题。

知人善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在实践中勤加观察,积累经验和智慧。尤其要对别人的背景、实力和志向,有透彻的把握。

有自知之明,做起来更难,必须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对自己的实力和基础、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大形势中居于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什么姿态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够真正地带来智慧。欢迎朋友们一起来思考讨论,继续在读史中明智,积累提升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