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到底谁才是第一智囊?你别说是诸葛亮,他比起这个人,其实还差那么点火候。

西游说怪,红楼说爱,水浒说坏,三国说败,这是我用一个字总结的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相信大家也都能理解吧。对于我这一个纯爷们来说,西游的事太过神神叨叨,红楼的事太过情情爱爱,水浒的事又有点卑屈难耐,唯有三国让我感觉充满天下家国之胸怀。 说三国,有一个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三国里无处不在的智囊们。说白了吧,煌煌巨著的《三国演义》,就是一帮大老爷们斗智斗勇的故事,而且,智力的体现更加直接粗暴。 卧龙凤雏再加冢虎和郭嘉,无疑是这一批智力超群的人中龙凤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智多易夭,凤雏刚露头没多久就惨死于落凤坡,让刘皇叔痛失臂膀,郭嘉则功业未成而身先卒,赚了不少曹阿瞒的眼泪水。所以,四人之中,凤雏和郭嘉早早地就退出了智多星个人擂台赛,只剩下了卧龙冢虎二人神仙打架。 冢虎在诸葛孔明在世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悲催的,虽然他背靠曹魏的强大,最终拖死了智力无极限的蜀汉相父,逼得诸葛亮不得不在五丈原穰星续命,当然,他的努力最终也在魏延的临门一脚之下宣告失败了。尽管如此,在这之前,卧龙对冢虎的压制都是全方面的,空城门口上的筝声,上方谷里的大火……,诸葛亮的每一次操作都足以让司马懿死去活来。好在的是,冢虎后方的曹魏足够牛掰,他面对孔明的西蜀有些经济力量上的游刃有余。 虽然如此,在个人智力的较量上,诸葛孔明依然可以吊打司马懿,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由此断定,诸葛孔明就是三国里的第一智囊呢? 我的答案是否,他虽然足够优秀,也足够有智商,但他依然算不上是第一智囊。 在具体案例的操作上,比如对天象的洞悉,对火攻的熟稔,对战役的决胜千里,都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虽然他也犯了不少错,上方谷看不到下雨,街亭错用了马谡,落凤坡枉死了凤雏,还弄丢了关羽和荆州,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风范,让后世两千年的无数男儿为之倾倒。 但是,诸葛亮只能说是战术第一,在大方向的战略上,他的火候是差了一些的。“隆中对”无疑是诸葛亮毕生之中最宏大的一次战略方向布置,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也确实与他的预测轨迹有重合,但是,越到后来,“隆中对”的谬误就越来越多。他说,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有天时;孙吴占据江东六郡,控制了地利;而蜀汉就只有致力于人和了。 开始的时候,好想确实也是这么一回事,但随着庞统、关羽和张飞等一干开国元勋的离世,人和的优势就已经消失不见了,换来的是刘封的离去和李严等西蜀老臣的离心,所谓的人和,不过就是诸葛亮一厢情愿的悲剧罢了,他在世的时候或许还能撑住,一旦有变故,蜀汉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天时可借助,地利也能久远,唯有人心是最易变的,一句话吧,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适用的,稍微改变点状态,人和就很有可能变成最难以控制的因素,诸葛亮连最基本的因素都有很大的错误估计。 再一个,荆州的错失是他犯的最大的战略错误,据有荆州或许还有决胜中原的机会,但他却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交给了目中无人、多少有些居功自傲乃至狂傲的关羽,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庞统之死他也是有责任的,可通晓天地阴阳的孔明,就那么让凤雏身死落凤坡,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权力旁落的担心呢? 在这些方面,有一个人的智慧明显是要远远高于诸葛亮的,这个人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之时遇见的那个鹤发童颜的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当时就有定论,“刘皇叔得其人,却不得其时”,可见他对天下大势是有着精准地判断的,所以,当刘皇叔将他错认为孔明时,他连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我已年老,无力于国事了。” 只是说,水镜先生虽有奇才,也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但他在积极入世、解救天下苍生这方面还是少了些责任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开始兴起的玄虚清谈之风,他应该就是“元始天尊”一般的人物,智慧如他,就此归隐,多少还是有些对不住历史和人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