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5日,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东方生命保护科学资料数据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飞机在北京机场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在清理现场时,发现有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用力把他们分开时,突然掉出一个公文包。 前来接应的军人捡起公文包,看见里面被保存完好的文件,顿时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是他们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东方,用生命护下来的最新数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任教的郭永怀,知道这一消息后,便立马盘算着回国事宜。但是,没想到他的回国事宜还没有提上日程,朝鲜战争爆发了。 而美国政府方面更是想尽办法,阻止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他们强硬的搜走了留学生的护照,拒绝放他们回国。 但是郭永怀不是轻易妥协的人,他想尽办法求救,一封接着一封的向中国写信,配合中国同美国交涉,并且为了回国,他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把火全烧了。同学和妻子都为他惋惜,他含泪说道:“没关系,既然带不走,那就烧了吧,这些数据都在我的脑子里了,我可以重新试验获得。” 终于1956年9月,美国终于同意了不再阻拦中国留学生回国,郭永怀如愿以偿。回国之后,他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在力学研究院效力。 1959年,由于苏联方面不再向中国提供帮助,在钱学森的强烈推荐下,钱三强任命郭永怀为九院的副院长,派他负责同其他的科学家一起研究原子弹。 1963年,是原子弹研究的关键时刻,郭永怀决定和研究小组常驻青海原子弹研究基地。那个研究基地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达3800多米,气候也变化多端,冬天的气候能达到零下40多度。 再加上当时物资匮乏,缺吃少穿,又有高原反应,很多研究员身体都出现了浮肿,时不时的还会头晕。当时年仅50岁的郭永怀,已经白头白发,显得特别沧桑。 当时郭永怀并没有理会身体的不适,他永远冲在试验的第一线,亲自去看爆炸的成果,记录试验数据。有时候他还会自己跑到帐篷里去偷偷的搅拌炸药。 通过郭永怀的一遍又一遍的试验,他终于采用了“两路并进择最优”的方法,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一条最好的方案。并且他的这个方案,后来应用在我国所有第一代核武器研发过程中。 终于,郭永怀的努力没有白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有了原子弹成功的经验之后,郭永怀立马进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他夜以继日的做试验,记录数据,有时很晚了,大家都睡下了,他还会拿着手电筒去爆破的地方查看,有没有自己遗漏的地方。 就这样,他在原子弹的基础上研究试验了3年,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也在1967年获得成功。而一直被一口气支撑着的郭永怀,最终支撑不住累晕了过去,还是同事用担架将他抬回来的。他实在太累了,这几年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继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后,郭永怀并没有让自己休息太久,他知道中国的军事力量还是处在薄弱的时期,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提高中国的军事力量。他又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导弹热核武器发射试验。 他又一次回到荒凉的青海基地,恢复到十年如一日的试验生活当中。在他又回到青海的两个月后,他在一次试验中有了新的发现,他赶紧将数据记录下来,准备连夜带到北京去做汇报。 基地的其他人劝他:“都晚上了,要不您明天再去吧"。郭永怀笑着摇了摇头拒绝了:“晚上挺好的,我睡一觉就到了,也不耽误我抓紧时间回来做试验。” 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谁也不知道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刻,他们有多么恐慌,但是就是如此慌张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做出了用身体保护文件完整的决定,不得不令人动容和钦佩。 1999年,郭永怀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的同时,还获得了烈士称号。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帮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美好生活,砥砺前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盛世,缅怀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