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王朝的介绍
罗曼诺夫王朝(俄语:Романовы,英语:Romanov Dynasty,1613年—1917年),是统治俄罗斯的第二个以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俄罗斯由东欧一个闭塞的小国扩展为欧洲乃至世界范围的强国之一。
由于彼得一世的革新,俄罗斯迅速发展成为东欧的强国。并在大北方战争中一举打败俄罗斯的夙敌和北方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大公国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还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721年,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决定采取措施,于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俄国农奴制改革,通过改革,俄罗斯开始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路线。
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罗曼诺夫王朝结束。
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
1、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俄语:МихаилIФёдоровичРоманов,1596年7月22日—1645年7月23日),史称米哈伊尔一世(МихаилI)。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首位沙皇(1613年—1645年在位)。罗曼诺夫家族首领、菲拉列特大主教费多尔·罗曼诺夫(ФёдорРоманов)之子,也是伊凡四世的皇后阿纳斯塔西娅·罗曼诺夫娜(АнастасияЗахарьинаРомановна)的侄孙。
2、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РомановАлексейМихайлович,1629年3月9日-1676年1月29日,1645年-1676年在位),俄罗斯帝国沙皇。他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得到巩固,而且有了进一步加强。
3、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俄语:ФедорIIIАлексеевичРоманов,1661年—1682年4月),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三位俄罗斯沙皇(1676年1月29日—1682年4月在位)。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玛丽娅·米洛斯拉夫斯卡娅。
他的两个哥哥均早年夭折,因此被立为皇储。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和玛丽亚·米洛斯拉夫斯卡娅一共生了13个子女,但是这些子女大多体弱多病,过数的王子和公主活不到成年。
费奥多尔自幼多病,患有坏血症,体质衰弱,就连行走也需要侍从的搀扶,有时病重卧床,经常半年不离病榻。但是就是在这个体弱多病的沙皇统治期间,发生了很多对俄罗斯具有开创性的事件,成为俄罗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4、伊凡五世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ИванVАлексеевичРоманов,1666年—1696年)全名为伊凡·阿列克谢维奇·罗曼诺夫,史称伊凡五世(ИванV)。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1696年在位,与彼得一世共治),他即位后不过是名义上的沙皇而已,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掌握。
5、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俄语:ПётрIАлексеевич;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英语:Peter I),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位俄罗斯沙皇(1682年4月─1725年2月8日在位,1682年4月—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
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
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俄罗斯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
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驾崩。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使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其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治军严明,选贤任能;主动进攻,慎重决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