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张仪欺楚:公元前313年,秦国的王子惠派遣聪明才智的丞相张仪前往楚国,以精巧的辞令游说楚怀王,成功瓦解了齐、楚两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使得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公元前301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结成联军,发动了一场攻打楚国的战争。与此同时,秦国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楚国,以分散其注意力。最终,在垂沙(今河南省唐河西南)的战役中,联军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令楚国陷入了困境。
这场垂沙之战让楚国遭受到四个强大国家的同时进攻,导致惨败并且领土被四分五裂,使得楚国的实力大幅度削弱。
然而,我们或许会好奇为何这四个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进攻楚国呢?
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中期时,秦、齐和楚三个势力一直是相对强大的势力。齐、楚两国长期保持着盟友关系,并一直联手对抗秦国。但在前313年,秦相张仪巧妙地进行外交手段,在他出使楚国时成功离间了齐、楚两个盟友之间的关系。由于此次外交斡旋行动的成功,楚国放弃了原先与齐国的盟友关系,而选择与秦国结成新的联盟。
然而,楚国与秦国的联盟并不稳固。在楚怀王被张仪欺骗之后,虽然他大怒不已,但事已至此,楚国已经与齐国断交,只得寻求与秦国友好相处的机会。公元前305年,秦国与楚国结为亲家,并慷慨赠送厚礼。第二年,秦国为了与楚国正式结盟,在将上庸(即今湖北竹山西南)归还给楚国的条件下达成黄棘(即今河南南阳南)之盟。
齐国对于楚国“背叛盟友”一事耿耿于怀,并时刻准备着向楚国进行报复。在宗室大臣孟尝君执政期间,齐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并成功地联合了魏、韩两个邻邦作为同盟。
这三个邦家之间的联合非常紧密。原因是秦国对于位于其领土附近的韩、魏两地持有威胁态度,随着秦军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张并侵占了韩、魏的土地。在秦国的压迫下,韩、魏不得不依靠与齐国的同盟关系,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公元前301年,齐国以楚国违约为借口,联合韩、魏两国共同发动了一场对楚国的攻击。此次战役中,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以及韩将暴鸢率领着三国联军进攻楚国方城。而楚军则派遣大将唐眜镇守方城,与三国军队展开顽强抵抗。
双方在沘水(现今位于河南西南的唐河县)一带列阵对峙。每当联军试图前进时,都会受到楚军熟练的弓箭手的猛烈射击,因此无法推进。于是,双方陷入了长达六个月的僵持局面。
然而,齐宣王认为这种情势并非长久之计,便派人前往前线催促匡章加快渡河作战。然而,匡章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仓促出战的要求,并对使臣说道:“就算是齐王要杀我或者我的全家,但他不能逼我在战机未至之时出兵!”
尽管如此,匡章仍然希望能尽快渡河攻击楚国,但他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过河点。正当他苦恼之际,一位樵夫发现了匡章派人寻找浅水地点的情况,便主动称道:“这事有何难呢?凡是楚军兵力强大防守森严之处,往往对应着河水较为浅薄;而那些楚军兵力薄弱之地,则多是河水深远之所在。”
匡章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即派遣精锐部队在夜间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悄然渡河,对楚军进行突袭。唐眜因联军多个月没有取得进展而放松了戒备,直到联军登陆后才仓促调集兵力应战。在沘水旁的垂沙处,联军果然击溃了楚军,并且唐眜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为何秦国此时没有出兵救援已经结盟的楚国,反而主动发起进攻呢?
原因是在前302年,楚国派往秦国作人质的太子竟然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位秦国高级官员,并成功逃回楚国。这桩事件让秦国感到愤怒与不满,因而再度与楚国结下仇恨之情。
此外,秦国与楚国结盟本来就是为了逐一削弱其他诸侯国,在合适的时机将其消灭。现如今正是机会降临之际,岂能错过呢?
于是,在垂沙战役中,秦国并未派兵援助楚国,反而派遣了秦昭王的弟弟华阳君和重要官员奂率领军队进攻楚国,成功攻下了楚国的襄城。
唐眜战死后,楚国的一位将领庄带领部队背叛并引发人民起义,最终夺取了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领土切割成数块。
后果:
楚怀王因人质之身被秦国所困:公元前299年,秦国攻陷了楚国的八座城池,而秦昭王趁机在武关邀请楚怀王进行会面。然而,楚怀王却不幸成为秦国的俘虏,被秦王强迫割让土地。尽管如此,怀王坚决拒绝屈服。
结论:
经过垂沙之战的惨败,楚军溃不成军。联军趁势攻占了垂丘(今河南泌阳北)、宛(今河南南阳)和叶(今河南叶县)以北的广阔土地。楚国失去了宛、叶以及其北部领土,这些土地被韩国和魏国夺取,而襄城则被秦国所占领。为了维持局势,楚国不得不向齐国低头,并被迫将太子横作为质子送往齐国,以此求和。从此以后,楚国在一段时间内几乎无法再对齐国在中原地区的活动进行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