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吴越文化勃然兴起锐气逼人

吴越文明最早起源于江南一带的文明,如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属古代中原人所称的百越地区。

吴国、越国虽为两国,居民属于同一民系。

周朝前,吴越之地的人民最初被中原民族视为蛮族,至春秋已经与周的诸侯国广泛交流,经过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已经成为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地的语言是今天的汉语方言吴语的源头。

吴国地区的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后世的吴文化。

吴、越二国史实见诸文献,始自春秋。

《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

后来两地连年交战,彼此文化上相互渗透同化,最终融为一体。

秦朝以吴国越国故地为会稽郡。汉朝拆会稽郡为吴郡、会稽郡。

东汉末年,随着连年战乱,开始有中原汉族南下,吴郡富春人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史称东吴,他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东吴后期又拆分出吴兴郡,与吴郡,会稽郡合成三吴。

在六朝时期,大量北方汉人贵族豪强南渡到江南,包括后来靖康之变后的宋室南迁,从而又将中原汉人的血脉融入其中。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是中原地区的巨大劫难,却成为吴越的重要发展机遇。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吴越文化勃然兴起,锐气逼人。

唐朝吴语区同属于江南道。五代时期钱镠建吴越国,他大兴土木,营建宫殿,灌溉农桑,开拓海运,发展贸易,促进两浙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在宋太祖开宝七年(975年)11月,北宋与吴越联军消灭南唐,吴越国和平降北宋。宋朝吴语区同属于两浙路,南宋以后,吴越成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元朝吴语区同属于江浙行省。

明朝,今苏南皖南连同杭嘉湖划入南直隶,后杭嘉湖划归浙江,吴地自此被拆。清朝,分南直隶为江苏和安徽。吴语区自明朝以来行政分散。

江南历史文化,是构成中国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乾隆下江南”是民间戏曲中常见的戏码。乾隆、江南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让人感觉自然而然就能出戏。民间戏曲这样安排,还有一层心理,就是认为即便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对江南也是羡慕、向往的。江南是独立自发的江南,而不是皇帝搞出来的经济圈。

“江南”这个词,含有丰富的意蕴。如果用它的狭义范围——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吴语区来说,它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文化概念,还是经济概念。

长三角、珠三角的这种经济分布,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格局。但是这两大经济圈完全不是康雍乾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今天,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政府倡导的概念很流行。但是,政府基于某些目的,规划经济圈、经济带,并不能与自发秩序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