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班超的事迹?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17]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18]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说到东汉时代的班超,人们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就是“投笔从戎”。班超年轻时家里穷,他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以抄书为生。一次,班超抄书之时,突然把笔给丢了,说:“大丈夫虽没有计谋才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域外,岂能在这里抄抄写写?”他的同事们都笑话他,他又说:“普通人又怎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班超说到做到,他真的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获胜之后他又奉命出使西域。

当时的西域有大半已经投靠匈奴,班超的使团只有36人,西域距离长安有数千里路,汉朝的军队无法给班超以支持。

在这种情况,班超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去经营西域。

班超在努力之下,成功地让鄯善、且末、疏勒投靠汉朝,打通西域南道,并让汉朝恢复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

汉明帝去世之后,匈奴曾趁机攻破西域都护,汉朝在西域的势力也被逐渐拔除。汉朝朝廷认为事不可为,曾下诏令让班超回朝。但班超明白,他一旦回朝,西域会重新落入匈奴手中,他的努力将前功尽弃。

后来,班超坚持留在西域,以疏勒为大本营,开始反击匈奴。最终班超击败匈奴,让整个西域重归汉朝。班超在西域前后长达31年,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打通丝绸之路,为西域重新回归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也被封为定远侯,世称“班定远”。时至今日,班超的英雄事迹也为后人敬仰。

《投笔从戎》成语源于汉朝李广的故事。李广原本是一名才华出众的书生,却一直没有考中进士,遭遇了职业瓶颈。后来,他听到北方有黄巾起义,便毅然决定放弃文学事业,投身军营。

李广先是以士兵身份参军,表现出色,后被提拔为将领。最终,他在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军事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必过于固执于自己的事业,或许是投身新的领域,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为人有远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家孝顺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劳动为耻辱。能言善辩,粗览历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到洛阳。家里穷,常给官府雇佣抄书来养家。

长期的劳苦,(班超)曾经停下活,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地,以得了封侯,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

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终于封了侯。

1、 。

2、 据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苏秦的人,他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

但是他看到国家内外的形势非常危急,于是决定放弃文学事业,投身于军事事业,帮助国家。

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3、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寓意着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和困难,为了更高尚的目标而奋斗。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事业上有追求、有担当、有责任感。

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见于《后汉书·班超传》)后来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找了个替人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大丈夫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之后他当上了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下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声东击西,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

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

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

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

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

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

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

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

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

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

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稍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