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日本和韩国那个历史更久
- 日本和韩国哪个历史长
- 韩国寿司的来历
日本列岛上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
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该国的图腾。韩国的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Han”在古韩语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三韩”最迟在西汉时便与中国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韩因语言、称谓、器物等与秦朝相似而被称为“秦韩”。《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大约在公元2世纪。日本的历史由于孤悬海外,传说与神话多于正史,很难界定其正式踏出部族社会,形成国家的时间。但从三国的历史可知,当三韩已经开始有秩序的执行与汉朝的交易时,日本还处在母系部族时代,所以,日本的历史要晚于韩国。韩国的历史悠久。
箕子朝鲜(约前1122 ~前194 )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伯父箕子(商朝人华夏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向西与燕国接壤,此后的八百年里,箕子朝鲜一直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韩国的历史悠久。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伯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伴随着渡来人的移入,日本在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
日本和韩国哪个历史长朝鲜半岛紧附亚欧大陆,人们迁徙交流比较方便,它比日本早有人类居住并不足为奇;日本在公元前3世纪有人类活动的记载,史学界称这个时期为:绳文时代 【约中国先秦】。
当时的倭人有文身、黥面、拔齿的风俗,其实这种习俗不仅日本有,朝鲜半岛的南部、硫球群岛、越南、缅甸及我们中国都受到过影响。就拿拔齿为例,日本爱知县稻荷山贝冢竟达到了100%,中国的拔牙习俗最早可追溯到纪元前4000——2500年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晚的一直延续到本世纪40年代贵州地区的仡佬族仍在流行。也就是说,这些风俗习惯很有可能不是局部形成的,而是有其传承路线。
现在很多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是中国人到朝鲜半岛后迁徙过去的,甚至有的人认为日本现代的皇室也有朝鲜半岛的血统。近年来,中、日的很多学者甚至认为古代的‘倭’不仅生存在日本列岛,而且朝鲜半岛、中国海沿岸地区均有倭人居住,一些人主张‘倭’起源于中国,最早记录倭人的中国史籍是《山海经》,其次是《论衡》和《汉书》,日本列岛的‘倭’是由中国江南地区东渡过去的。
韩国寿司的来历寿司“SUSHI”、“酸”即是酸腌制的食物。
在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寿司”这种食品,在辞典中的解释为以盐、醋、米及鱼腓制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寿司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而品种更多,由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壳类都有。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营商的日本商派将寿司流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
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于日本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