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牙医吗 古代有牙医吗

目录导航:

  1. 古代有牙医吗
  2. 古代有牙医吗
  3. 古代人蛀牙怎么办
  4. 古代没有牙膏,那古人怎么刷牙.怎么保护牙齿的呢
  5. 古代的人牙齿掉光了怎么吃饭
  6. 古时候的人饭后只漱口不刷牙:他们如何保持口气清新
古代有牙医吗

有的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医学是不分科的,所有医生都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能治,什么病都敢治。比如说祖国医学的鼻祖扁鹊就是一个全科医生,从史料记载来看,扁鹊是个全才,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无一不精,就连口腔科也有涉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明确记载了“齐中大夫病龋齿”的病例。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所有的医生都可以算是牙医。扁鹊为齐中大夫治龋齿的病例可能算是口腔科的一份明确病例了。

古代有牙医吗

当然有了。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仓公的记载: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

齐国中大夫得了蛀牙,哼哼唧唧叫不停。我…立即为他调制苦参汤,每天用三升漱口,经过五六天,就不疼了。他的病(原因是)…睡觉时张口,食后不漱口。

古代人蛀牙怎么办

人们如果牙掉了或者断了,只能用镶或种来修复。而在古代,人们如果牙掉了或者断了,就只能缺着。你若做过镶牙、种植牙,你就应该明白,这些牙齿修复技术在古代根本不可能有。

说点现实的,其实古代多数人根本活不到换牙的年龄(6-12岁),即使贵为皇帝的儿女,大多数都活不过7岁,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古代没有牙膏,那古人怎么刷牙.怎么保护牙齿的呢

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懂得刷牙了,在《史记·仓公传》中就批注了出现龋齿的原因是“食而不漱”。在《礼记》中也提到“鸡初鸣,咸盥嗽”。所以说古代对刷牙这一方面还是很重视的。并且我国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古墓中也出土了牙刷。

在我国形容美女常用齿如瓠犀、明眸皓齿来描述,在古代,一般吃完食物除了漱口,他们还会用杨柳枝来剔牙。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就出现了通过揩齿,来保持牙齿清洁的方式,一般使用盐来清洁。

两宋时期,人们都已经形成了严格的刷牙体系,即早晚刷牙,《太平圣惠方》还记载了用:柳枝、槐枝、桑枝等用水煮好,用来当做牙刷,同时刷牙时还要蘸着姜汁。

古代人们牙刷并没有普及,所以一般来说大多是采用漱口的方式,还有通过咀嚼植物的嫩枝儿,来达到去除口中残留物,以及除去自己口腔中的异味儿,比如晚唐时期人们就用杨柳枝儿代替。后来出现了更多的替代物,比如槐枝、桃枝、葛藤。





我所知道的也是这个杨柳枝,嚼开了就像是现代牙刷的雏形了。

比现在牙刷高级的是,用完一段,就拿剪刀把这段剪掉,下次用的就是全新的了,不会有隐藏的污垢残留,可以说每天都是用新的一次性牙刷。

如此,其他同样能嚼开细纤维的植物,只要不是味道差劲的,应该都会被用作过牙刷吧。

其实古人是把牙齿清洁看着很重要的,并不是没有牙刷牙膏就不刷牙哦,古人把“明眸皓齿”当成评判美人的标准,可见对牙口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以前老是听说古人用青盐清洁牙齿,也听说用柳枝清洁的,但是不清楚具体的年份。刚才看到一个明确的年份介绍,原来唐朝以前的人是用手指刷牙的啊。我们都知道盐是可以美白牙齿的,包括现在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会在刷牙的时候加少许的盐来起到清洁美白牙齿的作用。其实在很早的唐朝之前,古人都是用手指沾盐来清洁牙齿。

具史料记载,到了晚唐时期,最早的牙刷就出现了。那时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个来源。《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它使用起来廉价又方便,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配上前面的洁牙材料,颇有效果。

古代的人牙齿掉光了怎么吃饭

他们会选择镶假牙

尽管古代没有发明出来我们现在使用的牙膏和牙刷,但是他们依旧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发明了许多其他清洁、保护牙齿的好东西。甚至牙齿掉了也会有方法进行补牙、镶假牙。

在漱口方面,古代人最常使用的漱口水有盐水、茶水、酒等物品,其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盐水和茶水。因为古代人认为,盐水不仅能够清洁自己的牙齿,还能够去除自己嘴里面难闻的味道,甚至还可以减少自己牙龈发炎的概率,从而起到保护牙齿的功效。而使用茶水漱口则有利于防止自己长蛀牙。目前根据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茶水除了对长蛀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也具有较强的清洁作用。

此外在清洁牙齿方面,古代人也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他们会在清晨咀嚼杨柳枝,以此来达到我们现代刷牙的效果。后来经过慢慢的发展后,他们还学会了用骨头、犄角、竹子等材料,做成了类似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牙刷。甚至是将松脂、茯苓等晒干并捣碎,留漱口的时候使用。而这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牙膏了。

当然,如果使用完这些漱口清洁的方法之后,牙齿还是坏了,甚至是脱落了,那该怎么办呢?实际上,汉代的张仲景早就在当时就发明了填充牙齿的办法。后来还开始出现用象牙、檀香、骨头等制作假牙。所以哪怕牙齿掉了,也有办法镶假牙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指自古以来人活到七十岁的都是非常少的。古代时30到40岁就到了老年期了,这个在历史诗词中可以看到.所以真正牙都掉光了才去世的人很少。

在中古时代的中国,人们用汞、银和锻软膏制成牙齿填料。这种填料能在嘴中变硬。古代老人吃饭,应该是先将饭食搅碎然后就水而入。

古时候的人饭后只漱口不刷牙:他们如何保持口气清新

古人饭后,只漱口,不刷牙,讲究些的,也不过像《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那样,在漱口之前,先用青盐把牙擦一下。青盐是一种块状的结晶体,主要成分也是氯化钠,但是杂质很多,不能吃,通常用来研药,或者盖房子的时候当砖使。擦牙的青盐雕成棱柱形,红黄褐色都有,模样挺像石刻印章。估计贾宝玉就是拿这“印章”往牙上一按,来回刮几下,然后喝水,咕嘟嘟,咕嘟嘟,把水吐出来。一块青盐擦一次肯定用不完,擦完了放回去,下回吃完饭再擦,天长日久,那块青盐越来越小,而上面沾的饭屑却越来越多。想想就恶心。也有人不用青盐,用竹片子刮,先刮牙齿,再刮舌头,就跟今天的兽医帮奶牛清理口腔似的。明清两代用青盐的少,用竹片子的多,如果您生活在那时候,午饭过后在小巷里行走,总能瞧见一些成人站在家门口,伸出长长的舌头,边刮边呕。想想还是恶心。抛开恶心不谈,清洁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或许青盐和竹片子能防治龋齿和口腔溃疡,但是清新口气的效果并不明显。据说清朝的男人去青楼嫖妓,吃完花酒都要再叫一盘糖炒栗子,究其原因,无非是想除除口臭,好跟神女同赴巫山。嘉庆时另有竹枝词:“寒火三更灯半灭,门前高唤灌香糖。”“灌香糖”指的还是糖炒栗子,这玩意儿甜香四溢,吃一枚美半天,小夫妻夜半过生活,用它清新一下口气再接吻,情趣陡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