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音调 我国古代音调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目录导航:

  1. 有关古代音调
  2. 我国古代音调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 请问,古代的8种音调是哪8种
  4. 古代有几个音节
  5. 古代四声的读法
  6. 中国古代乐器音调
有关古代音调

要了解古代音调的平仄,先要了解古代声调的辨别。平仄(píng zè)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在古代,四声是如下四种声调。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ˉ)。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除少数地区至今在方言里还保留着入声外,就普通话来说,已经没有了入声字了。而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我国古代音调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中国音韵演变主要有四个阶段: 上古音(狭意上来讲,仅限于秦汉时的中原古音,以其为雅言。) 中古音(唐以前的中原语音) 注:由于汉至唐的几百年来,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人大量融合,中原音韵发生一定变化, 并向南迁西。 近古音(主要形成于宋元阶段) 注:原有的洛阳正音与北方的燕京语音发生大融合(历史原因),基本奠定了今日的语音发音 现代音(民国至今) 以上是中国古代雅言(也就是官方语言)的演变过程,方言接下来会详细论述。 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123561(基本调式) 六声调式:加清角(4)或者变宫(7)音阶1234561或者1235671 七声调式:雅乐:加变徵(升4)还有变宫(7)音阶123#45671 清乐:加清角和变宫音阶12345671 燕乐:加清角和润(b7)音阶123456b71 所有的调式都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变化的。如果是做题的话结尾都要重复主音,还有记得写调号。

好多人说经过历次人口迁移,朝代更替 口语语音早就变了。

我个人觉得不太对

从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本是京城琵琶女 家在蛤蟆陵下住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

汉独尊儒 有命令在董仲舒墓前 ,下马步行 以示尊敬,所以后来当地人叫董仲舒墓为下马陵 用当地现在的西安话说 语音 也是蛤蟆陵。

所以 汉唐的长安土语 跟现在西安话 差不了多少。

好像记得贾平凹老师有过一篇文章

专门讲西安本地话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当年汉唐的文化传播之广

1、商代:据记载当时均持中原雅音,直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所需,这也表示在很早以前人们都已经有了“雅音入市”共同的心愿。

2、隋朝: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

3、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

4、宋代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而在北宋亡国后,南宋时代的刘渊又基于《广韵》著《平水韵》。

5、元代定都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朝廷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6、明朝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清朝定都北京,南京官话仍然是清代官场和知识分子阶层的主流官话。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

请问,古代的8种音调是哪8种

我国古代《三字经》里有这样记载:“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可见八音是古代乐器的统称,即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八类。

古乐器中的笙、竽等属匏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木鱼等属木类;磬等属石类;钟、铃等属金类;琴、瑟等属丝类;管、箫、笛等属竹类。不难看出,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指的是制作乐器时用的原料。这八种原料可以说能制作所有的乐器。

古代有几个音节

古代的音节数量是不确定的。
古代语言的音节数量因不同的语言、方言和时期而异。
古代的语言系统相对简单,音节数量相对较少。
例如,古代汉语的音节数量较少,大约在几十个左右。
然而,古代的其他语言,如古希腊语、古拉丁语等,可能有更多的音节。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音节数量也可能发生变化。
音节是语言中的基本发音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具有不同的音节结构和音节数量。
现代语言通常具有更多的音节,因为它们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吸收了其他语言的影响。
了解古代语言的音节数量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古代语言的音节数量因语言而异。例如,古代汉语的音节数量较少,大约有几十个音节。

古代日语的音节数量较多,约有几百个音节。

古代希腊语和拉丁语的音节数量也较多,约有几百个音节。

古代阿拉伯语的音节数量也较多,约有几十个音节。总之,古代语言的音节数量因语言的特点、发音规则和语音系统而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中的音节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有1200个左右。这些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声母是一个辅音或半辅音,韵母是一个元音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变化。在古代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由于汉字的表意性,许多汉字的发音相似,但含义不同。在学习和使用古代汉语时,了解音节的含义和用法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音节的数量并不确定,因为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有不同的音节。然而,一般认为古代汉语的音节数量约为4000左右。这些音节被分为四声和平声,每个声调都有多个不同的音节。然而,由于历史演变和语言变化,古代汉语的音节数量逐渐减少,现代标准汉语的音节数量只有约1200个左右。总的来说,古代音节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语言和时期。

古代四声的读法

四声是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从《中原音韵》中可以发现,当时入声分配是很有规律的,如全浊字母的字全部变阳平,次浊字母的字全部变去声,清母变上声.因为没有派入阴平的入声,所以叫“入派三声”.在普通话中,很多字如“屋”“郭”“托”“滴”等被派到了阴平里,所以被称做“入派四声”.

中古汉语的平声,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为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

中古汉语的上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上声(三声);

中古汉语的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四声);

中古汉语的入声,分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中国古代乐器音调

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123561(基本调式)

六声调式:加清角(4)或者变宫(7)音阶1234561或者1235671 七声调式:雅乐:加变徵(升4)还有变宫(7)音阶123#45671 清乐:加清角和变宫音阶12345671 燕乐:加清角和润(b7)音阶123456b71 所有的调式都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