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大清十一帝之中,他的谋略、权术无人能及,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的相关内容:康熙下达这道遗诏时胤禛并不在场,他赶到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时为巳刻,三次进见康熙问安,这时康熙还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直到夜间戌刻康熙去世方由隆科多向胤禛宣读遗诏,据说,胤禛当时尚无当皇帝的思想准备
康熙下达这道遗诏时胤禛并不在场,他赶到康熙所在的畅春园时为巳刻,三次进见康熙问安,这时康熙还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直到夜间戌刻康熙去世方由隆科多向胤禛宣读遗诏,据说,胤禛当时尚无当皇帝的思想准备。
此时,众皇子向他叩首,于是,胤禛即皇帝位,改元[雍正]... ...对于这一官方记载历来就有分歧,那么,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曾在几年前年的时候,台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雍正文物展],在这场展览中,故宫博物院将许多有代表性的文物运到台北供台湾同胞观赏。
在展出的展品中,有一件非常特别的文物,那就是康熙传位的诏书。这份诏书用满汉两种语言书写,仅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份诏书正是康熙传位雍正最有利的证据。但是,此前有史学家表示,诏书实际上是雍正继位后伪造的,这个观点使雍正继位变得疑点重重。
不过,我们能看到的历史大部分是胜利者书写的,即便那份诏书不符常理之处颇多,但是,雍正击败了其他争储的兄弟,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晚年的康熙追求安静闲适的生活,皇子们的勾心斗角使老皇帝心灰意冷。在康熙的十四个儿子中,仅有四阿哥胤禛无心政斗,每天潜心读书写字,一副闲云野鹤的模样。康熙将圆明园赐予胤禛,并且,时常去圆明园中小坐,享受来之不易的闲适时光。
胤禛十分善于察言观色,从不在父亲面前表现出对权力的渴望,每当康熙交办一些事务胤禛也能处理得井井有条。用一个成语形容胤禛在康熙面前的表现,那就是[不卑不亢]。其实,在康熙的眼中,胤禛貌似是个合格的继承人,但是,胤禛藏得太深,康熙没办法做出决定。
眼见父皇摇摆不定,胤禛使出一招[杀手锏],让康熙敲定由胤禛继承大统。
某次,雍正邀请父亲来家中赏花,康熙欣然应允,父子二人在闲谈间胤禛[无意间]聊到:[父皇公务繁忙,您还从来没见过我的儿子呢,他已经十二岁了。]康熙身为皇帝,并不是每个皇孙都有机会见到康熙的,老皇帝见胤禛这样讲,并未多想,只是让胤禛叫出儿子。
就这样,康熙见到了弘历。
弘历本就机灵,加上胤禛教导有方,所以,在康熙面前表现得知书达理,十分得体,老皇帝看得十分欢喜,将弘历拉到身边细细端详。
康熙回宫后,弘历的身影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索性派人去胤禛家将弘历接来,爷孙二人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有人说,康熙之所以敲定让胤禛继位,全是因为弘历。对这个说法笔者持保留意见,倘若该推论成真,那么,胤禛心机城府简直深不可测。
笔者认为,胤禛将弘历介绍给父亲,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妙的一着棋局。虽说,雍正一生做过许多英明的决定,但是,没有一个比这次更加高明。让弘历得宠[父凭子贵],自己在政治场上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不论皇位最终花落谁家,康熙都不会亏待弘历和胤禛的。
雍正登基后,将与自己关系最为亲近十三弟封为了亲王,太子胤礽的儿子弘哲则被贬为郡王,至于在兄弟争储时与胤禛处处针锋相对的胤禩,雍正并未计较,反倒将其从贝勒提升为亲王。雍正之所以宽恕胤禩,是想让觊觎皇位的胤禩断了念想,却没想到此举适得其反,胤禩野心膨胀,与九阿哥勾结,图谋篡位。
事发后,雍正将胤禩与九阿哥逐出宗室,这还不算完,还取消了两兄弟的[人籍],将他们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猪狗之意),拘禁至死。虽说,雍正对胤禩和胤禟的处罚过于严重,但是,这纯属二人咎由自取。雍正上位之初,对胤禩这样的不安定因素,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封其为亲王,这是一部妙棋,从诏书下达的那一刻雍正就已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雍正为什么将十三弟胤祥封为亲王呢?
其实,这并未雍正的政治手段,而是这个弟弟颇得雍正赏识。与其他皇子相比,康熙对胤祥[颇不公平],康熙曾多次对皇子分封爵位,胤祥却像是被康熙忘了一般未获分封。由于,现存史籍中关于胤祥的记载甚少,所以,我们也无法究其原因。
雍正上位后,立刻将十三弟封为硕怡亲王,原因很简单,胤祥是雍正同父异母的弟弟。晚年的康熙非常看好胤禛胤祥兄弟,在心中将胤禛定为继承人的同时,将胤祥封为征西大将军。胤祥走马上任,在边关屡立战功,正当意气风发之际胤祥突然收到父皇驾崩的噩耗。
他当即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城,等胤祥回到紫禁城,四哥竟已坐上龙椅。原本,胤祥也是争储皇子中的黑马,如今,却要对兄长俯首称臣。起初,胤祥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但是,雍正目光诚恳的请弟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封胤祥为硕怡亲王... ...
这番礼遇使胤祥逐渐卸下了心理负担,帮助四哥维系政局。
总而言之,纵观雍正登基后做出的种种人事变动,除对胤祥的提拔外,每一个都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
可能有朋友已经注意到了,雍正对二皇子胤礽可谓极其优待。作为康熙朝的太子,胤礽曾被老皇帝两度废立,处境十分微妙。康熙在临终前有言在先,雍正继位后一定要将胤礽关押起来,避免这个被废的太子做出什么惊人举动。
雍正按照父亲的意志将二哥软禁起来,虽然,剥夺了胤礽的人身自由,但是,却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保证二哥能够丰衣足食的度过余生。至于弘哲这个侄子,雍正也未过多刁难,依照康熙的遗旨将其封为郡王。
康熙生前,格外宠爱两个皇孙:一是胤礽的儿子弘哲;二是雍正的儿子弘历。这两个孩子都曾被康熙领到身边亲自教导,纵观康熙九十七个孙子,谁曾享受过这番待遇?对于雍正来说,弘哲是最有可能威胁弘历地位的,但是,雍正仍对侄子宽宏大量,这正是雍正的创造性恩典。
雍正对胤礽已仁至义尽,那么,为何还要将胤礽的六女儿过继到自己家呢?
民间素来有[满蒙一家亲]之说,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满族先皇问鼎中原前,就曾与蒙古人通过联姻这种方式巩固实力。满人入关后,为了稳固北方大局,与蒙古人保持通婚。康熙共有二十个女儿,其中,七个都被送到蒙古做了和亲公主。
虽说,这些和亲公主远嫁塞外后地位尊崇,受蒙古礼遇,与汉朝时期的匈奴和番迥然不同。但是,高贵的满族公主从繁华的首都移居到苍凉的草原,嫁给一个文化不同、语言不通,连脾气秉性都不清楚的蒙古丈夫,不论如何,这都与幸福搭不上边。
康熙与蒙古王公保持通婚这一[优良传统],雍正出于政治立场考虑自然是认同的。然而,四十四岁的雍正却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根本达不到满蒙贵族通婚的条件。若仅把一个女儿嫁给蒙古王公,根本无法满足政治需求。
所以,为了扩充满清的[和亲公主储备],雍正立即从兄弟家给自己过继了三个女儿。十三弟怡亲王子嗣众多,所以,理应从胤祥家过继一个。庄亲王的大女儿聪明贤惠,也是和亲公主的不二之选。最后一个,就是胤礽的六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和硕淑慎公主。
雍正上位前,胤礽已被康熙废掉,在政治场上胤礽已失去了所有筹码,早就被其他兄弟视作[死老虎]不足为虑了。雍正登基后才过了一年,胤礽被软禁整日闷闷不乐,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了。作为被雍正强行过继的公主,淑慎公主过得幸福吗?
史籍记载,和硕淑慎公主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同年九月胤礽被废,全家人都被软禁在内宫。几个月后,胤礽奇迹般的被复立,在这段时间中,和硕淑慎公主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孩,并不会对这段往事产生记忆。
胤礽第二次被废时,小公主才四岁,这段时光没准会在她的脑海中留下恐怖的烙印。被废的太子全家都被幽禁在深宫里,小公主看到除父亲外还有胤礽的一大群妻妾、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都失去了自由。虽然,老皇帝命人每天按时送来吃穿用度,但是,谁想过这种生活呢?
被软禁了十年后,小公主被登基的雍正接出禁宫,重见天日,但是,她却已心如死灰。父亲去世,自己面临未知的命运,叔叔雍正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将自己接出去成为继女。没过几年,雍正的真实目的便显露出来,和硕淑慎公主被送到科尔沁嫁给了观音保。
和硕淑慎嫁给观音保没几年,观音保猝然离世,失去丈夫的和硕淑慎这年才二十六岁,从这开始,和硕淑慎公主便开始寡居,直到七十七岁去世。依笔者所知和硕淑慎公主的生平,单从她的境遇而言,已让笔者对满清的政治斗争感到心寒。
该如何评价雍正的政治能力笔者力不能及,但若将雍正过继和硕淑慎公主作为雍正的善举,还是万万不能的。纵观和硕淑慎的一生:被软禁了十年,守寡五十年,可以说,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困苦中度过,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比死都还要难受的。
倘若,雍正对胤礽的女儿有丝毫善举,那么,他为何不在其被软禁时便接过来养做继女呢?何必要在登基后才做此[善举]?而和硕淑慎公主的五十年寡居生活不正是雍正赐予的吗?从这点看来,雍正的手段着实可怕,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被他的举动蒙蔽小觑了他的权术。
和硕淑慎公主的个案,绝不意味着废太子所有女儿都有[公主命],却可以有力地证明雍正对皇族所有成员的态度,全都由政治权谋所牵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大清十一帝之中,他的谋略、权术无人能及,不是康熙也不是乾隆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