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是韩国人吗 战国韩国历史大臣

目录导航:

  1. 张良是韩国人吗
  2. 战国时期韩国的人口与士兵比例是多少
  3. 战国七君子排名
张良是韩国人吗

是,是战国时韩国人,不是大韩民国人,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1]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成。

[2]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3]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

[4]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5]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6]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7-8]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

战国时期韩国的人口与士兵比例是多少

战国时期,韩国的人口和士兵比例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历史记载,当时韩国的军队数量和人口数量是相当庞大的。

在战国时期,韩国的军队数量和人口数量都相对较大。据《史记》记载,韩国在公元前 403 年的时候,人口约为 70 万人,军队数量也达到了 7 万人。而在公元前 394 年,韩国的人口数量下降到了 50 万人左右,但是军队数量却增加到了 10 万人左右。

因此,战国时期的韩国的人口和士兵比例是相当庞大的。不过,由于当时战争不断,人口数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具体的比例可能会有所不同。

战国七君子排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汉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墨子

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老子

字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庄子

庄子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时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

孟尝君,

名田文(?-前279年),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权倾一时,谥为靖郭君。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平原君,

名赵胜(?-前253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战国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