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古代哪些人有勤奋好学的故事,简短些
- 古代藏书之地叫什么
- 世界上读古书最多的人是谁
- 藏书与读书季羡林
- 古代最长的藏书
- 古代读书人谦称
- 古代哪些名人有书香家庭
- 中国古代四大传书楼及拥有者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有许多藏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不要报酬。主人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得到主人的书,全部读完它。主人很受感动,就用书作报酬资助他。
后来,匡衡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古代有很多人有勤奋好学的故事。
例如,中国的孔子,他年轻时就非常爱学习,曾经放羊时趁机拜师学习,经历了许多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还有荷兰的伊丽莎白皇后,她不仅学习多种语言,还喜欢读书,每天早上都会阅读研究报告和政治新闻,保持自己的学习进步。
这些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勤奋刻苦,不懈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有学者认为在夏代,安阳殷墟出土,证明殷商确已图书馆。
及至周朝图书馆已甚,不但名目增多,而且立官分守。
秦亡汉兴,高祖入关后,萧何尽收秦之图籍,并建石渠、天禄二阁以藏之,从此我国更专用的图书馆。
西汉以降,历代藏书之所,名称不一,如东汉谓之东观与兰台,唐为集贤院,宋为崇文院,元代称之为秘书监,明、清两代熟悉的文渊阁了。
1、秦朝宫廷的保存文物古籍的金匮石室;
2、汉室宫廷藏书"天禄阁、石渠阁、麒麟阁";
3、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文德殿”和“华林园”;
4、隋朝宫廷 秘阁、观文殿和嘉则殿;
5、唐朝 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
6、五代十国时,契丹王子耶律倍的“望海堂”,吴越暨齐物的“垂象楼”;
7、宋初的宫廷藏书 崇文院;
8、元朝皇宫兴圣宫大殿兴圣殿西庑的奎章阁;
9、明代的宫廷藏书 文渊阁
世界上读古书最多的人是谁中国读古书最多的人:
在古代应该是康熙朝的陈梦雷,主编了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学者里,读书很多的学者难以计数,但论最多,则有三个学者可以候选一下,陈寅恪,钱钟书,李敖,这三人都是从小到老不停阅读的职业读书人。三人中谁又最多呢,窃以为还是钱钟书,陈寅恪虽号称当时中国最博学,但他很早就盲了眼睛,不再能阅读,后劲不足,积累的阅读总量是不够的。
李敖虽自称中国人读书之多,无出其右,自有藏书10万余册,但他西学底子不足,仅懂英文,年纪也差了钱钟书十几岁,虽然博学惊人,但还是要输于钱氏的。钱钟书则一生得享高寿,80几岁还在读书,既无目盲之疾,又无牢狱之灾,终其一世,手不释卷,出中入西,博通西语六七门,留下数千万言手稿集,渊深如海,读书之多当为中国第一,远迈前贤。
藏书与读书季羡林季羡林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中国学者和作家,他对藏书和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季羡林认为,藏书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文化传承。他非常注重收集各种书籍,尤其是古籍和珍本。他认为,藏书不仅是为了个人的阅读和研究,更是为了保存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
同时,季羡林也非常注重读书。他认为,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提高自己的途径。他提倡广泛阅读,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还要读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的书籍。他认为,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季羡林还强调了读书和藏书的结合。他认为,藏书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则是对藏书的最好回报。他提倡把藏书和读书结合起来,不断地阅读和研究自己的藏书,从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文化素养。
总之,季羡林对藏书和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阅读和藏书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
还有一些鼓励人读书的话和描绘读书乐趣的诗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话,是大家都熟悉的,说这种话的人的“活思想”是非常不高明的,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赏。关于“四时读书乐”一类的诗,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惜我童而习之,至今老朽昏聩,只记住了—句:“绿满窗前草不除”,这样的读书情趣也是颇能令人向往的,此外如“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读书情趣,代表另一种趣味。据鲁迅先生说,连大学问家刘半农也向往,可见确有动人之处了。“雪夜闭门读禁书”代表的情趣又自不同,又是“雪夜”,又是“闭门”,又是“禁书”,不是也颇有人向往吗?
这样藏书和读书的风气,其他国家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是据浅见所及,实在是远远不能同我国相比。因此我才悟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这一条简明而意义深远的真理。
“
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有极大一部分是通过
书籍传流下来的。
到了今天,
我们全体炎黄子孙
如何对待这个问题,
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回避不掉的。
我们必须认真继承
这个在世界上比较突出的优秀传统,
要读书,读好书。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上无愧于先民,
下造福于子孙万代。
古代最长的藏书《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古代读书人谦称晚生、后学、晚侍 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的谦称。
古代人自称谦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1.见官员和师长自称晚生。
2.见不熟悉的人(仅限年龄比自己大的)自称小生。若是路遇小童则自称吾。
3.同窗之间自称在下、吾、某、区区、我等,各地有所不同。
4.对后辈用我、吾(仅广东地区用,出自一门三进士之一《张瑞公传》其他地方不详,想知道问你家老人)
5.见皇帝自称学生(也有人自称“下”的)
古代读书人的尊称有书痴、书库、书淫、书橱、书癫、书迷、书城、书仓、书窟、书巢、书柜、脚书楼等。
1.书痴
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2.书库
比喻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3.书淫
“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4.书橱
指喻学问渊博之人。如《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成橱’。”又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名,人号“书橱”。
5.书癫
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6.书迷
指一心迷恋于书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後还把书全抄下来,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被称为「书迷」。
7.书城
唐代李泌,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汗牛充栋,被誉为「书城」。
8.书仓
後汉的曹平,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曰「曹氏书仓」。
9.书窟
五代人孟景翌,一生勤奋读书,出门则藏书跟随,终日手不释卷,读书所坐之处,四面书籍卷轴盈满,时人谓之「书窟」。
10.书巢
南宋着名诗人陆游,在山荫家居时建造了一个书房,自命为「书巢」。
11.书柜
明代文人丘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故有「书柜」的美称。
12.脚书楼
宋代赵元考的绰号。他博览强记,宋朱牟《曲洧旧闻》卷二载:【(赵元考)无书不记,世称‘着脚书楼’】。
古代哪些名人有书香家庭魏晋南北朝的王谢之家。
1、王氏名人
王氏起自西汉王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氏成员能够有传记的人物,“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足以彰显琅琊王氏家族的显赫。
(1)王衍
王衍为西晋末年重臣,位极三公,最后是仅有的抵抗匈奴入华的大臣之一,虽然被后世认为是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但才名与地位超然。最后,王衍被石勒活埋。
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王衍的堂兄王戎,对司马炎评价王衍,只能从古人当中,找寻能够跟王衍比较的人。
(2)王导
王导的地位显赫不用多说,一手缔造了东晋初期“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对于司马睿的东晋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经三代东晋皇帝,是东晋王朝的重要奠基人。
(3)王敦
王敦最出名的事迹就是谋反了,不过却是跟王导一起,建立东晋的功臣。只是最后因为位高权重,受到忌惮,最后谋反,下场很惨。
不过,王导却没被王敦的谋反所影响,依旧在东晋朝中有着重要地位,不得不佩服王导的厉害。
(4)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
其实相比前三位在政治军事上的功绩,最熟悉的还是王羲之及他的儿子几人在艺术层面上的成就。
2、谢氏名人
谢氏在东晋初期四大家族“王谢袁萧”中位居第二位,也是名人辈出,在谢安时掌控东晋朝政时为谢氏家族显赫的高峰。
(1)谢安
谢安最大的成就可以说是在与北方势力对抗赢得了“淝水之战”,为东晋的稳定赢得了重要的时间。政治上,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的篡位意图。
(2)谢玄
重新组建北府军,是后期东晋颠覆的重要伏笔。
(3)谢道韫
著名的女诗人,三字经中“谢道韫,能咏吟”。是谢安的侄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妻子。
(4)谢灵运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超过出仕的功业,山水诗对后世有巨大影响。“才高八斗”出自谢灵运。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世家底蕴深厚,藏书丰厚,王谢两家真正的书香门第传承。
中国古代四大传书楼及拥有者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楼,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他们的拥有者是皇帝。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
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
古代四大藏书楼为天一阁、皕宋楼、嘉业堂、文渊阁。
天一阁是明代私家藏书楼,誉为中国藏书“第一楼”,位于宁波城月湖之滨由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距今已有43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是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皕宋楼是我国近代社会比较著名的藏书楼,由浙江陆心源创建。陆心源喜好文化事业,爱购书藏书,共建藏书处三所,总藏书量达15万卷,号称当时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
嘉业堂藏书楼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家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因末代皇帝溥仪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和赏赐“抗心希古”匾额而得名。1920~1924年,由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创建。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1774~1776)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